濕疹好發四肢 毛囊炎保持患部乾燥

陳怡成醫師提出夏日常見的4種皮膚疾病治療解方。(記者湯朝村翻攝)
陳怡成醫師提出夏日常見的4種皮膚疾病治療解方。(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隨著夏季來臨,潮濕悶熱的環境加上戶外活動頻繁,紫外線照射加上皮膚出汗,出現許多皮膚問題。醫師指出夏日常見4種皮膚疾病,分享預防保健。

中榮家庭醫學部陳怡成主任表示,「濕疹」通常好發在汗水容易堆積地方,軀幹、四肢、膝蓋內側、頸部等,其他發生原因可能跟遺傳、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皮膚角質層脂質屏障功能受損,或飲食及精神壓力誘發。通常以皮質類固醇藥膏或抗組胺藥物幫助緩解;夏天也要適度擦抹乳液以維持皮膚濕潤,減少濕疹威脅。

「毛囊炎」患者皮膚會有膿包、伴隨紅腫熱痛癢,通常是皮膚處在高溫潮溼環境,汗水細菌加上衣物或剃毛摩擦等因素,造成細菌或黴菌性毛囊炎。

除了臀部、腹股溝,毛囊炎也常發生在臉部、頭皮、頸部,注意要避免搔抓擠壓,也要保持患部通風乾燥,並及早就醫。

「黴菌感染」發生在足部和腹股溝等潮濕悶熱部位,例如股癬、香港腳(足癬)、甲癬(灰指甲)就是黴菌導致的疾病,會讓皮膚紅腫、瘙癢及脫屑,或使指甲增厚變色,需耐心完成療程,並保持患部通風乾燥,避免共用毛巾、衣物或鞋子。

夏天蚊蟲多,「蟲咬症」也相當頻繁,常見蚊子、跳蚤叮咬,引起紅腫、癢痛,嚴重可能出現水泡或結痂;常見隱翅蟲,會造成皮膚紅腫燒灼感,引發水泡或產生線狀皮疹,醫師提醒遇到小蟲飛近,不要猛烈拍打避免蟲體釋放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