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薪科技變中資 碳化矽技術流至對岸另起爐灶
中國惡意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事件頻傳,日前更爆發有台灣「最強獨角獸」之稱的瀚薪科技,在一夕之間變中資,負責人李傳英帶著原班人馬到中國開了「上海瀚薪」。而瀚薪手中握有的碳化矽技術,正是當前電動車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也被視為是「第三代半導體」,如今技術被整碗捧去,誰該負責?引發關注!
掌握工研院「碳化矽」技術的瀚薪科技,曾被封為「最強獨角獸」,卻在一夕之間變中資,瀚薪2013年由工研院團隊成立,打入電動車核電動樁供應鏈,卻在今年2月爆發解散清算,沒想到同個地址出現「凰騰科技」,而且原班人馬更在中國開了「上海瀚薪」,不只LOGO都相同,就連台灣瀚薪負責人李傳英,也早在2019年列名上海瀚薪的董事之一,立委砲轟中資化早有陰謀。
工研院技術移轉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2021.03.22)說,「我們是真的很痛心,好幾個晚上都沒好好睡好覺,尤其看到自己的同仁,在台灣發展不好,卻跑到中國去,我們一定是要求保密,如果(李傳英)還同時兼職的話,這一定有背信罪。」
面對中資惡意挖角,甚至竊取技術,工研院發聲明解釋,說瀚薪長期未獲利,加上技術無法突破,才沒辦法取得後續資金,經營困難只好解散公司,但工研院依約,與公司終止合約,也將專利和技術所有權收回,後續不得再使用。但眼看上海瀚薪大動作宣告自身有40多國內外專利技術,其中這種「碳化矽」技術,被視為「第三代半導體」,將牽動電動車產業發展關鍵。
產業策略研究部電子研究組經理張益堅表示,「特斯拉在電動車上面開始應用之後,其實也導致碳化矽這個材料,受到很大的注意,目前中國也是政府政策(支持),台灣跟中國都相對,還是處於比較起步的階段。」「碳化矽」半導體晶片市場正快速起飛,2019年市場規模僅5.4億美元,但預估2025年,將爆增到25.6億,全球大廠積極搶進,工研院技轉的瀚薪,拿著技術變身中資,這當中有何弊端?該如何究責?也備受關注。
(民視新聞/徐紹芸、郭文海 台北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黃茂雄父子爭東元經營權 阿嬤林明穱挺孫
台股再戰歷史高點?成交量、外資動向成關鍵
快新聞/台股開盤漲105.79點 台積電重新站上600元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