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肥狂節食!當心陷入「暴食」惡循環 醫揭4大祕訣
(記者劉雅文/綜合報導)不少民眾都有減肥的習慣,會嚴格控管飲食,一名35歲的徐小姐,也每天精確計算卡路里攝取量,甚至自行設下每日800大卡的限制,也讓她短期內達到減重目標,體重從60公斤降至45公斤,但後來因為工作壓力來襲,讓他晚上就會無法控制地大量進食,暴食後的罪惡感又讓她強迫自己在大吃後催吐,就這樣惡性循環每週發生三到四次。
圖/醫師指出,暴食症的形成通常與過度嚴格的減重行為有關。(擷取自Freepik)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邱韻芝醫師指出,暴食症的形成通常與過度嚴格的減重行為有關,當人們過分關注卡路里攝取和體重數字時,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飢餓訊號和心理需求,長期壓抑後,往往會出現反彈性的暴食行為,雖然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但隨之而來的罪惡感,卻讓患者再度陷入嚴格控制飲食的循環中。
邱韻芝醫師也提四大祕訣,可以幫助重建健康飲食模式,分別是「規律進食」、「糖分控制」、「細嚼慢嚥」及「覺察動機」四大撇步,幫助民眾走出暴食惡性循環,重拾健康的生活品質。
首先維持規律進食習慣,因為規律的飲食時間是控制暴食行為的關鍵,建議每天固定用餐時間,不要因為忙碌而忽略正餐,當身體習慣了固定的進食節奏,不只能避免因飢餓而產生的暴食衝動,更能幫助身體建立健康的新陳代謝循環。專家建議可以採用「早午晚三餐加兩次點心」的方式,讓身體維持穩定的能量供應。
再來就是控制糖分攝取,可以選擇全穀類食物取代精緻澱粉、增加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取、避免含糖飲料改喝白開水、選擇新鮮水果取代加工甜點。透過這些方式可以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後驟降,進而降低強烈的飢餓感和進食慾望。
然後就是要注意培養細嚼慢嚥習慣,每一口食物至少咀嚼20下、用餐時間建議維持20-30分鐘、放下餐具細細品嚐食物味道、注意觀察腹部飽足感的變化,慢食不僅能讓人更容易感受到飽足感,也能提升進食的滿足感。
最後就是覺察進食動機,進食前先深呼吸覺察當下情緒狀態、記錄進食前後的心情變化、尋找其他紓壓方式如運動聊天或冥想、學習區分生理性飢餓和情緒性飢餓。許多人的暴食行為往往源於情緒壓力,而非生理需求。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