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葉宗洸】為什麼大停電?:「能源辦」該面對供電不足的現實
《奔騰思潮》授權全文
作者:葉宗洸 /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針對經濟部提送的《513及517停電事故檢討報告》,行政院能源辦公室終於在日前完成審閱,並提出多達十一點的審查意見與建議事項。官腔展現之餘,其中的兩點建議很值得仔細檢視,真心懷疑「能源辦」是不是有話不敢明講?
第一,「能源辦」要求「經濟部需協助台電公司強化再生能源發電即時監控與預測能力」。首先,經濟部有能力提供台電協助嗎?提供哪一方面的協助?台電早在執行即時監控與預測,但再生能源的供電特性就是難以預測!坦白說,對於常態天氣狀況的監控,技術上不是問題,但大片烏雲瞬間形成或是強大風力突然減弱,都不是現今科技能夠即時預測的。因此,台電必須保有可快速升載的運轉燃氣機組。其次,在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越來越大時,供電穩定性不足的情況將導致低功率運轉機組的需求數增加。很不幸,救援機組數量不足是台電眼前的一大隱憂,而新增燃氣機組的商轉期程又一再延宕,在遠水難救近火的困境下,台電即便做到完美的監控與預測,只怕也無電可供調度。
值得一提的是,風電與太陽光電尤其不同,台電可以預期晴天正午太陽光電的發電功率會很高,但台電無法預期風力會在每日的何時驟變。每日傍晚的用電第二尖峰出現時,光電歸零可忽略,不是問題;日後風電的裝置容量大幅成長,並在傍晚成為再生能源供電主力,台電調度處就真的要時時刻刻「剉咧等」了!
第二,「能源辦」請經濟部「綜整考量因應再生能源變動性、夜尖峰調節、強化電力事故因應能力等需求重新訂定儲能系統設置目標量與加速推動期程,以提高電力系統韌性」。即使這是經濟部自行提出的預定做法,擴充儲能系統也絕不能是「能源辦」面對再生能源不穩定性、第二尖峰的用電需求、因應電力事故的「解方」。事實上,當儲能系統必須被賦予如此重任,就幾乎可以肯定得到一個必然結局—「辦不到!」
筆者想要請問「能源辦」,目前台灣可用的儲能系統,除了已經滿載的抽蓄水力系統,還有什麼?液流電池、氫能,還是其他如「電至甲烷(Power to Methane)」或「電至甲醇(Power to Methanol)」等技術?可惜的是,這些技術目前不是不夠成熟,就是仍處發展階段。那麼,未來再生能源供電真達20%時,經濟部要如何面對前述的難題?正解不可得,只怕屆時只剩「分區輪流停電」這一招。
關於經濟部提出的停電檢討報告,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關鍵其實只有六個字:「供電能力不足」。一般民眾都能理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擁有眾多專家可供諮詢的行政院難道不知?是不是因為該檢討的,其實是現行躁進的能源轉型政策,才讓「能源辦」在提交審查意見與建議事項時,只能避重就輕而無法暢所欲言?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