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西藏英文唸「踢貝」Tibet?其實西藏是滿清政權導致的歷史錯誤

最近中國與印度的邊境關係緊張,可能出於挑釁,印度主流雜誌《今日印度》(India Today)近日以一張去掉西藏與台灣的中國地圖為封面,讓中國政府大為不滿,同時西藏議題再度被外媒提出,報導中出現了很多Tibet。

 

就跟華人習慣稱Islam為回教一樣(應稱為伊斯蘭教為宜),西藏也是我們沒有依照該民族自稱的叫法。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自稱為「博(bod)」,「博」是集民族、地域、政權於一體的總稱。藏人很早就與中國人接觸了,在中國史冊上有很多名字,如吐蕃、唐古特、土伯特、圖白忒,都很接近其自稱,而英國的Tibet一名可能來自吐藩(吐藩為唐朝時的稱法,其古音可能類似tubo)、土伯特等名稱。

 

為什麼被稱為西藏呢?

 

生活在青康藏高原的藏人大致分為烏斯藏(又稱衛藏,現在的西藏自治區)、安多(現在的青海、部分甘肅及四川)、康(現在的四川、部分的雲南、青海及甘肅)三大區,而其文化中心在烏斯藏/衛藏。蒙古人統治藏人時,設立烏斯藏宣慰司,到了明朝又設置了烏思藏衛。

 

 

烏斯藏/衛藏(藏語拼音:Yü-Zang)一詞其實是「烏斯/衛」和「藏」兩個地區的合稱,「烏斯/衛」又稱為「前藏」,「衛」又稱為「後藏」。滿清統治中國時,滿族君臣把烏斯藏/衛藏理解為「西面的藏」,因為「烏斯/衛」一音與滿洲話的「西邊」很像。後來翻譯為漢文就變成了「西藏」。

 

西藏一詞最早出現於《清實錄》康熙二年八月丙申條中:「西藏班禪胡土克圖故,遣官致祭。」

 

早期滿洲人是用「圖白忒」或「唐古特」來稱呼藏人的,只是後來發生了上述的地名翻譯誤會,而民族稱呼往往隨著其居住地名而變,因而後來變成以「西藏人」一詞為正統。

 

 

最後統整一下。所謂的「藏人」,其實他們自稱為「博」(Bod),而歷史上比較接近他們民族自稱的稱呼是土伯特、圖白忒(Tibet;tübat)等名稱。

 

藏人生活的區域分為「烏斯藏/衛藏」、「安多」、「康」三個大區,其中烏斯藏/衛藏最重要。而烏斯藏/衛藏(Yü-Zang)又分成「烏斯/衛」、「藏」兩個區域,也稱為「前藏」、「後藏」。後來滿清統治者以滿洲話稱呼烏斯藏/衛藏時誤解其意為「西邊的藏」(「烏斯/衛」一音與滿洲話的「西邊」很像),翻成漢文就變成「西藏」,並漸漸成為大家習慣的稱呼。

 

因為西藏這個訛誤的地名,導致了西藏人這個與Bod、Tibet、tübat發音完全不像的民族稱呼。 

 

(圖片取自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