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平峰會:解讀中國不參與立場和新冷戰大國博弈

(德國之聲中文網)“烏克蘭和平峰會其實就是一面鏡子,一面反映出當今世界格局的鏡子。”

這是英國皇家國際關系研究院俄歐亞研究部副主任盧瑟維齊 (Orysia Lutsevych) 在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簡白又洞透的一句評語。 她所指的就是定於六月15日至16日在瑞士著名琉森湖景區比爾根山大酒店(Bürgenstock Hotel)舉行的烏克蘭戰爭三年來首次大型國際和平峰會。

據烏克蘭官方消息稱,截止到發稿時間已經有107個國家的“元首或資深代表”確定與會,其中包括德國總理肖爾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副總統哈裡斯。烏方預計最終可能會有更多國家派代表與會。

然而,歐美盟國巨頭的鼎力支持和瑞士平秀的山色湖光都難以掩飾峰會幕後的洶湧暗潮。峰會開幕不日,圍繞各國代表來不來,誰來,來談什麼的紛爭卻仍在進行時,給“和平峰會”蒙加不少不和與不定。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更是公開指責俄羅斯和中國背後作梗,引發國際爭議。中國官方予以否認。

“烏克蘭成了大國角力場 ”

有觀察人士指出,這次烏克蘭和平峰會最大的“不和”可以說是誰來誰不來的問題——也就是世界各國在烏戰問題上靠哪一邊站隊的問題。

首先,峰會沒有邀請俄羅斯。其次,俄國的准盟友中國雖獲邀,但不來。另外,巴西、南非、沙特等地區大國也紛紛表示不派代表。印度雖然表示派代表,但是派遣什麼級別代表仍未定。

俄方更是擺明唱對台戲,干脆宣布同時間(6月12-24日)舉辦“金磚國家運動會”(BRICS Games),邀請各國要員,並稱有“近百國家”參與,另有40國有意加入“金磚國家組織”。

英國皇家國際關系學院的盧瑟維齊副主任表示,盡管瑞士峰會屆時會有多少國家元首出席,以及多少國家派政府或民間代表還未最後確定,但俄羅斯竭力利用外交、文宣和經濟手段破壞峰會是不爭的事實,而中國協助俄羅斯幕後規勸各國不要參與峰會也有一些證據。

她分析說,中國和俄國一樣,致力於終結他們所謂的“美國全球單極霸權”,打造“多極世界”;鑑於峰會目前確認的參與國多以傳統美歐等西方盟友國家為主,巴西、南非和沙特這些有地區影響力國家都不參與,可見俄中積極打造的抗衡西方抗衡陣營有了一定雛形。

她認為,這次的和平峰會和烏克蘭戰爭本身一樣,已成為大國的角力場,也是一面反映當下國際關系現實的鏡子。她認為,集中精力與美國角力的中國,自然不會參與這種“他們認為被美國和西方主導的論壇”。

烏克蘭對峰會的期待

烏克蘭前國防部副部長,現任國防戰略中心(Centre for Defence Strategies)副主席弗羅洛娃(Alina Frolova)在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則更加坦率地解釋了烏克蘭對這次峰會的實際期待。

弗羅洛娃首先表示,烏克蘭當然不期待能透過這次峰會達成停火或和平協議,但是峰會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起點,最終可能有一份聯合聲明。她希望峰會能使烏克蘭可接受的和平願景逐漸成為“國際共識”。

她介紹說,烏克蘭本次會議期間,主要希望能在核設施安全保障、自由航行權和糧食運輸安全保障以及尊重人道主義、保護平民和交換俘虜等三方面取得國際共識。

烏克蘭對中國未接受峰會邀請感到失望,但是並不感到吃驚。弗羅洛娃說,中國如果同意來,那才是“奇跡”。

據稱,烏克蘭更關注的是西方主要盟國派遣高級別官員參與,以及長期與俄羅斯關系密切的印度最終會派遣哪個級別官員與會。據估計,印度很可能派遣“第三級別”——副部長級別官員。

弗羅洛娃說,中國雖然提出了12條和平建議,但是建議基本上與俄羅斯立場相仿,因此烏克蘭難以接受。

弗羅洛娃分析認為,現階段各方還沒有多少真正談判的可能,還只是不斷擺出政治姿態。但是她也指出,隨著美歐對烏克蘭實際支持的長期化與制度化,一旦中俄都意識到烏克蘭不會放棄抵抗,而西方盟友也不會放棄烏克蘭,那麼各方面的立場變化就會加速。

據介紹,烏克蘭目前的和平願景就是要恢復1991年(蘇聯解體時)的邊界線,也就是希望收回包括東部四州和克裡米亞半島在內的所有被佔領土。

當被問及烏克蘭方面是否能像韓戰一樣停火和以目前實際控制線維持停火邊界的時候,弗羅洛娃表示那種可能性不存在。她同時承認,烏克蘭深知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也不可能從談判桌上得到的道理。

弗羅洛娃解釋說,韓戰之所以可以實現停火和南北分治,是因為美國在當地有強大軍事存在,提供核保護傘,並作出全面安全保障承諾。烏克蘭現在還不是北約成員,沒有北約駐軍,也沒有得到北約全面安保承諾。

她說,如果烏克蘭成為北約成員國,獲得全面安全保證,那麼也許韓戰方式的停戰協議還有一定可能。

“中國並不追求一場全球性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在紀念諾曼底登陸80周年的講話中,表示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當前的烏克蘭戰爭相比較,並承諾對烏克蘭“絕不放棄”。

歐盟和北約的領導人也紛紛作出類似的承諾。

無巧不成書,就在國際政要紛紛在諾曼底登陸周年時候對比二戰與烏克蘭戰爭的時候,著名歷史學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也在英國倫敦6日的一場智庫論壇會上陳述了他對當今世界格局的分析。

類似“站隊”說法,弗格森認為世界已進入“第二次冷戰”。他說,莫斯科、北京和德黑蘭已實際上形成了一個試圖顛覆戰後法治國際秩序的“邪惡軸心”,而烏克蘭就好像二戰之前的捷克斯洛伐克。

他進一步解釋說,如果盟國當時立場堅定地保衛捷克斯洛伐克,那麼德國就難以得逞,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入侵波蘭、法國和蘇聯,就不會有世界大戰。弗格森說,正是因為納粹順利佔領蘇台德地區,並順勢吞並捷克斯洛伐克,使得德國的財富和工業實力倍增,戰略環境改善,最終導致希特勒擴張野心極度膨脹和戰爭爆發。

弗格森還指出,加沙戰爭以及可能發生的台海戰爭與烏克蘭戰爭之間的內在邏輯是一樣的。伊朗和中國也都在試探西方世界的底線和承受能力,如果民主國家此時此刻軟弱和退讓,就很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把世界引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不過,烏克蘭國防戰略中心副主席弗羅洛娃在這方面的看法略有不同。她不認為中國正在“追求一場全球性戰爭”。

她表示,中國在戰爭初期可能誤算了烏克蘭的抵抗能力和決心,以為俄羅斯幾天或最多幾星期就可征服烏克蘭。她注意到中國在烏克蘭有很多投資和財產都沒有撤離,很多都被戰爭毀壞了。

她表示,從戰略層面分析,雖然中國向俄羅斯大規模提供“非致命性”物資,但是還沒有官方正式表示願意看到俄羅斯取得勝利,也就是說還“留有余地”。她認為中國“似乎還關心經濟和貿易”,“似乎並不追求一場全球性戰爭”,而是更希望透過施用國際影響力來增加與美國和歐洲交易的籌碼。

她認為這種討價還價的立場就意味著在中長期,各方立場還有機會逐漸靠攏。 當然,她坦誠地講,烏克蘭妥協地余地不多。 “烏克蘭如果停止抵抗,就不存在了。烏克蘭是在為生存而戰”。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郝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