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西方制裁下俄羅斯的民生與民意現狀 BBC中文實地報導

彼得大帝肖像
聖彼得堡曾經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如今在國際制裁中,窗口一個接一個的關閉

俄羅斯歷史上的著名君主彼得大帝為了「擁抱世界」,對外開放,1703年選擇在涅瓦河出海口一片荒無人煙的沼澤地上建造俄羅斯帝國的新首都——聖彼得堡;他希望這座城市成為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

三個多世紀後,被一些俄國人稱為新彼得大帝的總統普京,自己也多次在公開場合闡述了希望恢復與重塑俄羅斯帝國昔日輝煌的志向。

不過,隨著烏克蘭戰爭而紛至沓來的國際制裁,在短短幾個月內,使得俄羅斯通往歐洲和世界的窗口一個接一個的關上。外加兩年多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巨大衝擊,普通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深有體會。

BBC News 中文特約記者沈平最近在聖彼得堡居住一段時間,從大眾每日生活角度觀察了國際制裁對俄羅斯人的實際影響。

俄羅斯聖彼得堡
雖然受到國際制裁、物價飛漲等影響,多數俄國民眾似乎並沒有把責任怪罪於總統普京

國門關閉與出國難和購物難

對於烏克蘭戰爭的解讀和孰是孰非,俄羅斯和西方的口徑大不相同。從以西方國家為主的國際社會角度來看,普京發動的是侵略戰爭,被制裁是自討苦吃,自己關閉國門,與外部世界斷絶關係;但是,從不少俄羅斯民眾角度看來,這一波制裁是西方對俄國關上了窗戶,是「欺負俄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所有直航西方國家的航班都已停飛。如今,如果要從聖彼得堡去歐洲,最「方便」的路線是經過土耳其或者中東的迪拜轉機,兩趟飛機加轉機等候,俄國人如今出國去歐美旅行動輒就要10到20小時,談何容易。

這些麻煩在烏克蘭戰爭和新冠疫情爆發以前可是普通俄國人無法想象的事情。那時,從聖彼得堡直航倫敦只需三個多小時,機票便宜時往返才200多英鎊(約300美元)。現在來回機票要約1000鎊,差不多是原來的五倍。

彼得堡北與芬蘭接壤,西北與愛沙尼亞交界。一直以來,當地人都喜歡休假時參加旅行團,坐旅遊大巴到芬蘭一日遊。其實,去芬蘭旅遊觀光並不是主要的目的,俄羅斯人芬蘭主要是超市掃貨,因為那裏的市場相對「物美價廉、質量上乘」。

那時候,聖彼得堡居民很容易就能申請到芬蘭簽發的申根簽證,5年多次往返。據當地的俄羅斯人介紹,他們往日去芬蘭掃購的清單往往包括:各類熏魚、奶酪、冷凍肉類、副食品等等。

如今,芬蘭關閉邊境,一日遊掃貨成為昔日的記憶,透過芬蘭拿申根簽證去歐洲旅遊也變得根本不可能。

另外,原本從聖彼得堡乘車七小時,就能到達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那裏也曾經是聖彼得堡人另一個熱衷的旅遊目的地。事實上,愛沙尼亞四分之一人口是俄裔,再加上愛沙尼亞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因此俄國人在愛沙尼亞用語言交流基本沒有問題。同樣,這個波羅的海的歐盟成員國在普京入侵烏克蘭之後,也向俄羅斯人徹底關上大門。

聖彼得堡乃至周邊地區的俄國民眾,如今只能在俄羅斯國內一日遊了。

除了上述不便之外,由於經濟制裁,俄羅斯人出國旅遊也已經無法使用俄國銀行發行的Visa和萬事達卡,而外國人在俄國也無法再使用歐美國家發行的信用卡;這無論對出國的俄羅斯民眾還是到訪俄國的外國人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不便,也切實體現了俄羅斯經濟基本與國際主流脫軌的現實。

俄國麥當勞
麥當勞撤出後,絶大部分分店依然關門,沒有複業的跡象

俄版的麥當勞

與世界脫鉤的最有代表性事件恐怕要算美國連鎖快餐店麥當勞關門和隨後俄羅斯版本的麥當勞從新開張營業這件事情了。

6月12日,俄羅斯經營者選擇在「獨立日」(又稱俄羅斯日)這天俄版麥當勞在莫斯科開張,或許是想表達一種「俄羅斯可以自立,無懼美國」的自信。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熱鬧程度雖不能跟麥當勞1990年首次在蘇聯開業相比,但其象徵意義卻不在其下;只不過上次是俄羅斯向世界敞開大門,這次卻是恰恰相反。

根據網路信息顯示,俄版麥當勞6月13日也在聖彼得堡開張5家餐廳。BBC記者當時還專門坐公車去市中心冬宮附近的一家分店,想品嚐一下俄版麥當勞的味道。怎知漢堡沒吃著,倒是吃了一碗閉門羹。餐廳大門緊鎖,內裏一片漆黑,絲毫沒有凖備好營業的跡象。門口只是貼了招募員工的告示,並沒有解釋為何沒有開門。

環顧四周,有幾群跟我一樣神情失落的俄羅斯人,還有一對來自中國的情侶。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什麼狀況。到了晚上網上看新聞,才知道聖彼得堡分店存在溝通問題,坐在辦公室的以為一切就緒,透過社交媒體發佈營業信息,但前線餐廳連員工都還沒招募。

事實上,聖彼得堡絶大部分的原麥當勞餐廳還沒有更換新的招牌,只是大門緊鎖。新公司計劃在6月底前在俄重開200家,並在夏季結束前重開全部850家。但是從計劃第二天就出狀況來看,不由得令人心生疑問,能按時完成目標嗎?

除了麥當勞、星巴克、微軟、蘋果、谷歌等美國企業撤走之外,多數歐美日企業也已經退出俄國市場。留下的市場空白,很自然被俄國企業、或者由俄資控制的西方連鎖餐飲業填補,有人認為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似乎對俄國本土經濟有利。

聖彼得堡中餐廳
新冠疫情以來,中國訪客絶跡,當地做中國人生意的商家苦不堪言

然而,也有跡象顯示,西方制裁,推高了俄羅斯物價,超市日用消費品比今年初漲了一到兩成,餐廳也較大幅度加價。一家記者以前曾經光顧過的大餐廳每一道菜貼上新價格:比如原來590盧布的菜,如今就變成710盧布。三個人一頓下來五千多盧布,相當於普通退休工人每月養老金的三分之一。

作為參考,俄國普通警員每月工資不到四萬盧布,小學教師退休後的養老金每個月二萬盧布,普通工人的退休金只有一萬五千盧布。當然這裏列舉的是低收入人群,不可能經常下館子。

記者在商場看到的人流,或者店鋪裏面光顧的客人數量,都明顯比過去同期少,從某種程度上或許顯示出民眾消費謹慎的徵兆。

此外,持續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再加上烏克蘭戰爭,對聖彼得堡餓旅遊業也帶來嚴重的衝擊。市中心的莫斯科火車站過去每天都會見到一批批來自中國大陸的旅行團——人們從莫斯科坐高速鐵路到訪這座「十月革命」起源地。如今中國旅行團絶跡,靠旅遊業維生的俄國民眾叫苦連天。

聖彼得堡經濟論壇
六月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廣告牌前的參展人員

民眾支持普京之謎

雖然生活水平下滑,但是自烏克蘭戰爭以來,俄多個獨立民意調查機構的調查結果都顯示,民眾對普京和俄軍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的支持度都達到八成,這讓西方國家大解不惑,認為民調結果不實。

不過,在聖彼得堡住了三個多星期的BBC記者漸漸能夠體會到那麼多民眾繼續支持總統和這場戰爭的原因:俄羅斯國家宣傳機器的強大力量和成功宣傳運作。

在西方,人們每天在媒體看到的是俄軍如何在烏克蘭殺害平民、俄軍如何被烏克蘭軍隊擊退。而在俄羅斯,人們每天看到的是烏軍如何轟炸頓巴斯地區的俄羅斯族人、俄軍如何在控制區開展人道救援、興建醫院、向百姓派發救濟日用品。

總統普京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電視新聞,主持各種會議,六一兒童節通過視頻會晤俄國各地的家庭和孩子,俄羅斯「獨立日」當天,在克里姆林宮給優秀國民頒發勳章。

俄羅斯電視
多數俄羅斯仍然習慣於觀看政府控制的電視台

在俄羅斯,雖然網路資訊如此發達,但是,根據總部位於莫斯科的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調查,有64%的民眾只依靠電視新聞作為主要訊息來源。很多家庭廚房兼作飯廳,每天有相當一部分時間花在廚房,而廚房通常安放了一台電視,不間斷地播放著國家控制的電視節目,當然包括新聞。

根據俄羅斯早前通過的法律,媒體和民眾都不能使用「戰爭」或「入侵」來形容俄軍在烏克蘭的行動,也不能批評俄軍。久而久之,如果只是看俄羅斯的媒體的話,自然會形成這樣一種認知:俄軍在烏克蘭救助當地人,對抗殘暴的烏軍。

西方媒體說:「俄國民眾被洗腦」。俄國人反過來說:「你們西方人才被假裝公正的媒體洗腦」。在這個看問題視角上,恐怕雙方很難談得攏。

從彼得大帝對西方敞開門戶到新彼得大帝再度與西方脫鉤,俄羅斯歷史似乎再度來到一個岔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