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不論)極端氣候下的水

極端氣候下,水所展現的型態越來越讓人畏懼。不論地貌上的生物因缺水奄奄一息,或是瞬間豪大雨造成的水災、山崩與土石流,以及颱風天淊天海浪衝破海堤,淹沒低窪地區,以及直接吞噬生靈的海嘯,這些影響著生命存續的「惡水現象」都已經兵臨城下,總統府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可有速速深入討論與因應嗎?

尤其台灣連續受到三個強烈颱風侵襲:凱米、山陀兒、康芮,創下十六年來的紀錄,除了山陀兒登陸前減弱為中颱,另外二個都以強颱之姿登陸,而且這些怪颱都足以留名歷史,過去的氣象經驗已經不再可靠。

七月的強颱凱米,在登陸前原地打轉了近十小時,登陸台灣後僅四個多小時就出海,但出海後又出現滯留狀況,挾帶的西南氣流影響超過二天,在南部山區降下災難性的暴雨。

十月的山陀兒路徑不僅古怪,還因為身陷鞍型場,在台灣西南方海面原地打轉長達二天,成為史上第一個從高雄登陸的十月颱風,且直接在台灣上空消散。

康芮颱風則是史上首個十月下旬登陸台灣的強颱,且在秋天之際卻迅速發展,不僅成為強烈颱風,還有半徑三二○公里的特大暴風圈。

康芮颱風如今造成的農損估計可以衝上十五、甚至二十億元,但更要細想的是,零四零三地震後,可憐如花蓮縣,每每損失未復原,又遭下次災害蹂躪,即便政府扮演「惡水上的大橋」,居民至今還只能生活在嘆息中。

但極端氣候已經為臺灣帶來不可思議的颱風,甚至有人估計,也許以後全年皆有颱風。專家估不準,電腦大數據分析有限,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可知該如何處理?如何將極端氣候下的惡水變成善水?人民有問題,政府必須有答案,更要注意這一次萬萬不能再用舊視角看待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