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YSTUDIO設計團隊 賦予台電文創最極致的永續再生演繹

▲物外YSTUDIO團隊設計師楊格(右1)強調,從產品設計到包裝理念都心繫永續來體現。(照片:台電提供)
▲物外YSTUDIO團隊設計師楊格(右1)強調,從產品設計到包裝理念都心繫永續來體現。(照片:台電提供)

【記者 彭姿穎/台北 報導】台電近年利用電廠發電煤灰、電桿退役設備等發電副產品與退役設備,結合在地設計師創意理念,並呼應永續與循環經濟,打造獨樹一幟的文創商品,這次是以日月潭的明潭及大觀水力發電廠抽蓄機組獨有的「封水銅條」做為材料,製成純銅筆桿的日水潭水力筆、筆座,以及桌上小物轉子造型陀螺,幕後推手–台灣文具設計品牌物外YSTUDIO團隊設計師楊格就透露,台電文化資產資源豐富,從產品設計到包裝理念,蘊藏著最吸引人的故事,也展現最極致的永續再生演繹。

這次以「封水銅條」製成的台電文創明星產品「純銅筆桿水力筆」,可說是把循環經濟做到最極致,幾乎是零廢棄;負責設計的物外YSTUDIO團隊設計師楊格敘述著,「我們是用材料去切削完後,有點像做餅乾,在膜壓後產生的廢料,再丟進鑄造爐裡融化做成筆,反覆將切削後的剩料,再融化、再製作,一直循環下去。」充分將材料零廢棄地運用著,對此楊格強調,要讓每個環節不產生剩餘材料,他們是直接設計一個產生剩餘材料就可以回收的體系,達到製作過程的最理想化。

楊格也分享這次與台電合作,在運用循環材料製作產品過程中的”挑戰”, 「這個封水銅條原本在發電機組裏,是承受水壓的材料,材質超級堅硬,當我們要把它轉化成一隻筆,本來堅固的優點就變成了挑戰,我們得花很大力氣去改變它的形狀;另外在融化時,筆身表面會有微小的痕跡,因為它可能含有萬分之3、萬分之4 的雜質,比例不高,但當它出現在筆的表面,我們就設法將有點花狀的紋路,運用特別的工藝將紋路變得美觀,將瑕疵變優點,化解了突兀感 。」

致力打造文具精品的物外YSTUDIO團隊,堅持在每一個階段,都必須因應材料的特性,做出相對應的最佳選擇。楊格說配合物件的性質,去做不同的策略與設計來體現再生產品的意義是重點,「有些瑕疵,我們不會掩蓋掉,因為那些紋路也是一個新產品很好說故事的地方。」封水銅條是發電的退役材料,是回收再循環物件,如果它很完美,就說不了這個故事。

而精美的退役材料再生產品,在包裝設計上也完美呈現永續的美意。「包裝這一塊,就是以大觀水力發電廠的電器電路與日月潭水系的等高線跟水紋圖做相互輝映的設計細節。」楊格也表示這些資料都是來自於台電收藏的文化資產資料。「我們的設計哲學,就是不需要重新設計一個新藍圖。對應原有的材料,找到最合適的連結與呈現方式,才是回應退役材料重生的最好演繹。」

第一次與台電合作,將台電的沿革及文化價值與創意的物件相結合,也是物外YSTUDIO團隊的初衷,「所謂合作,就是雙方目標接近的步調。」楊格也說,合作價值的展現,才是這次台電文創作品設計最好的體現。(照片:記者彭姿穎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