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重演?名醫揭關鍵「最後一道防線」

校園暴力事件再度引發社會關注。(示意圖/Shutterstock)
校園暴力事件再度引發社會關注。(示意圖/Shutterstock)

新北市國三生遭隔壁班學生持刀猛刺致死,引發輿論熱議。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該學生受到不良環境影響,學會了黑社會逞兇鬥狠那一套,他關了幾年以後出來,接下來就會隨身帶槍了。幾年前南投也發生類似事件,事實上學校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家庭管不了就只能仰賴老師。

「前陣子PISA考試,台灣15歲學生名列前茅,就誇口說:可見108課綱多麼優異!現在15歲學生殺了人,是不是一個令你們難堪的反證?」沈政男今(28日)在臉書發文提到,自己想起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還記得幾年前南投也發生類似國中生割頸殺死同學的事件,當時自己有跟媒體說:學生可以在師長與家人協助下,學習認識自己在怎樣的場合與哪些人互動、聽到哪些話,或者受到哪些刺激之下,比較容易情緒失控,並試著學習避開這些誘發情境。

沈政男表示,現在這起事件完全是一樣的情節,也就是血氣方剛的少年,因為一點衝突或口角,不願受委曲或受羞辱,一氣之下就殺人了。而且他們竟然都隨身帶刀!什麼是彈簧刀?怎麼使用?尤其是教育官員與NGO教育團體你們知道嗎?那位15歲少年不只知道,還用得非常熟練,因為,他沒到學校的時候,就在社會上混,事實上也在那裡認識了所謂的乾妹,然後就學會了逞兇鬥狠那一套黑社會處理人際問題的哲學與方法。

沈政男指出,黑社會的人際邏輯就是威脅利誘,尤其是他們深知要改變人的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害怕!而因為動刀動槍,於是害怕別人報復,以為別人也相信這一套,就會隨身帶刀帶槍了。這位殺人少年,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他關了幾年以後出來,接下來就會隨身帶槍了。他其實已經進過感化院還是觀護所,因為他有傷害前科,只是出來以後,行為模式完全沒有改變,顯見台灣的少年事件處理體系早有重大瑕疵。

沈政男強調,你看去年發生的中部高中不當管教事件,真的,過猶不及,現在老師與主任都不曉得怎麼管教學生了,因為管過頭變霸凌,管太少怕學生變流氓,於是有不少人選擇從第一線退下,不想再當老師了。更可怕的是,許多老師想退不能退,只能心死,繼續留在教育現場,混一天是一天。這才是當前台灣國民教育的棘手問題啊!結果你看他們最關心的是學費補助。

沈政男指出,事實上以這位殺人少年來說,離開觀護所的時候,依〈少年事件處理法〉,可以責成學校給予監督輔導,尤其可寫明,「學校必要時可搜查學生書包,確保安全」,用法律賦予學校管教權,學生就會順從。既然有了前科,教育就應跟矯正結合,讓司法助學校一臂之力,才有辦法把這樣的孩子拉回正途。

沈政男強調,你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個殺人少年的出現,背後都有多重家庭與社會因素,因此,光是把他們當成窮凶極惡,說要跟大人一樣給予嚴懲,確實於事無補,只是,處理家庭與社會因素,更加困難啊!前一陣子有政治人物說中輟生的犯罪比率比較高,竟然引來政敵的謾罵,說是污名化中輟生!這其實就是一種民粹的說法了。

「事實上學校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連學校都無法管教,孩子就會走向茫茫大街,學習黑社會那一套人際模式了。」沈政男直言,因為唱高調的教養與教育說法太多,好多年輕爸媽竟然也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連講一句重話都不敢,實在是矯枉過正了,而更多忙碌的中下階層爸媽,尤其是高風險與破碎家庭,根本連教養與管教的時間與心力都很少,這時候就必須仰賴學校老師,可惜老師們因為擔心惹麻煩,也不敢管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