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封口費案宣判在即,美國人是否在意史上首個總統刑事案

。
[Getty Images]

這是一場轟動全美國的大審判,充滿了骯髒的細節,被告席上還坐著一位前總統。

事實上,很難想象還有什麼比特朗普(Donald Trump)主演的法庭劇更精彩更符合媒體口味的了,他曾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物,現在想捲土重來,但卻被指控與一名色情女演員發生了尷尬的性關係。

在這部政治和法律劇中,一個不以謙遜著稱的男人不得不緊閉雙眼傾聽,因為從對他緞面睡衣的描述,到將他比作「芝士玉米脆棒的卡通惡棍」,一切都進入了法庭記錄。

然而,儘管有數周的證詞、數百萬頁的文件,以及聚集在庭外記錄美國前總統首次刑事審判的電視直播鏡頭,美國公眾似乎出奇地冷漠。

在YouGov/雅虎新聞最近進行的民調顯示,剛好1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非常密切」關注這場審判,三分之一的人表示「略有興趣」。

更多美國人表示審判讓他們感到「無聊」或「憤怒」,而不是感興趣。在審判期間進行的其他民調也有類似結果。

學者和民調人員曾期待在曼哈頓下城1530號刑事法庭迎來全國性時刻,但隨著陪審團裁決臨近,現在他們反而覺得,無論結果如何,這可能都不是一場大戲,而更像是一場泡影。

。
[EPA]

特朗普一直否認他與「風暴」·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真名Stephanie Clifford)有過性關係,他的律師也試圖在法庭上將她描繪成說謊者。

他們辯稱,丹尼爾斯利用指控中的惡名獲利,包括從一系列商品中賺錢,包括一根「起訴聖人風暴」(Stormy, saint of indictments)的蠟燭。

在庭審中最令人難忘的一次交鋒中,特朗普的辯護律師內切萊斯(Susan Necheles)表示,這位艷星「有豐富經驗,能讓虛假的性愛故事顯得真實」。

「哇,」丹尼爾斯女士回擊道,「那些電影中的性愛非常真實——就像在那個酒店房間裏一樣。」她還說,如果故事是編造的,她會「編寫得更好」。

她描繪了這樣的畫面:假定特朗普穿著睡衣打開了酒店房間的門,在她使用浴室時脫掉了內衣,然後發生了一場毫無保護、出乎意料的關係,她說這讓她渾身發抖,很想逃離。

然而,從表面上看,這宗案件與那間高爾夫度假酒店客房內發生的事情無關。相反,罪行據稱是為了掩蓋事實。

在2016年大選前不久,特朗普親信、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向丹尼爾斯支付了13萬美元封口費。

他們稱,隨著大選迫近,特朗普競選團隊已經從「走進好萊塢」(Access Hollywood)節目的錄影帶中緩過神來,該錄像帶顯示特朗普吹噓自己的名氣讓他可以對女性為所欲為,包括抓她們的下體。

丹尼爾斯站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檢方認為,這個時機解釋了為什麼特朗普競選團隊迫切需要收買丹尼爾斯讓她封口。

.
[Reuters]

在一些人看來,公眾對此案的漠不關心似乎並不令人驚訝。

首先,特朗普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人物,一直招惹眾怒。聲名狼藉是其品牌的一部分,而人們對他是否有不法行為的看法則存在明顯的政治分歧。

其次,美國選民遠沒有許多人想象的拘謹,這一點在不同政治時代的另一宗性醜聞中得到體現。

加爾斯頓(Bill Galston)曾在克林頓時代擔任白宮的高級政策職務,現為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他說:「如果你問我是否熟悉橢圓形辦公室內或周邊的性醜聞,那我當然熟悉。」

他說,今天對特朗普的審判,與上世紀90年代末對時任總統克林頓的指控同工異曲,克林頓被指控撒謊,以掩蓋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Monica Lewinsky)的性醜聞。

加爾斯頓說:「我參與了政界兩派的激烈討論。人們都想知道,憤怒在哪裏?」

當時的民調與現在的民調非常相似,只有15%公眾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克林頓的電視彈劾案,略多於三分之一人表示正在觀看「部分內容」。

這與特朗普審判的民調結果不相上下。相比之下,特朗普的審判並沒有電視直播。

克林頓被美國參議院宣判無罪。那麼,特朗普是否也會獲得類似的通行證?如果這不是來自美國刑事司法系統,那美國人民呢?

蓋爾斯頓認為:「一些美國人可能會邊看邊說:『好吧,他在性問題上撒謊,這有多新鮮?』」

「這裏漫長的歷史弧線之一,就是將以前被視為彌天大罪的罪行正常化。」

美國選民非但沒有關注每一個細節,性指控和案件的淫穢性質,可能正是他們似乎不感興趣的原因。

Protesters and supporters of Donald Trump have taken to the streets near the court during the trial
特朗普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庭審期間在法庭附近展示標語。 [Reuters]

此外還有一個普遍的觀點,曼哈頓的審判是特朗普面臨的四宗刑事案件中最薄弱的一宗。

該案是基於一項帳目罪——邁克爾·科恩是收買丹尼爾斯的人,但涉嫌偽造報銷單據,將帳目歸類為法律費用而非封口費。

此案的依據是,由於涉嫌試圖不當影響選舉,通常屬於輕罪的行為被提升為更嚴重的重罪。

關於此案案情和勝訴率,法律界意見分歧很大。

鑒於提起此案的曼哈頓地區檢察官布拉格(Alvin Bragg)在競選時曾公開表示要在法庭上與特朗普一較高下,因此很難擺脫有政治因素的印象,而這在美國的民選檢察官制度中始終是個危險因素。

即使是前克林頓白宮內部人士加爾斯頓也說,「你必須非常遲鈍」才能否認這其中有黨派之爭的味道。

特朗普一直在利用這種擔憂,他每天都在法院的台階上發言,聲稱自己是專制迫害的受害者。當然,這個人曾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並繼續謊稱有選舉舞弊。

。
[Reuters]

如果說這其中有什麼全國性時刻,那可能只是人們逐漸意識到,特朗普的政治勢頭不太可能被法律系統遏制。紐約封口費案是他四宗刑事案件中,唯一可能在11月5日大選前審理的。

對他最嚴重指控的案件,涉及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騷亂和他保留機密文件的案件,全都陷入其律師提出的法律挑戰。

取而代之的是這宗案件,性醜聞色彩濃厚,建立在複雜的法律論證之上。無論勝敗,特朗普都會嘗試扭轉為對自己有利,若無罪釋放將證明整件事是一場「迫害」,定罪則使他在支持者中成為烈士。

雖然有民調顯示,有部分特朗普支持者可能會猶豫是否要投票給罪犯,但你不得不懷疑,對記賬指控的有罪判決,最終怎麼會讓他的忠實支持者們望而卻步。

判決臨近,特朗普周四在布朗克斯區(Bronx)舉行集會,該區超過80%居民是黑人或西班牙裔。

布朗克斯區是美國最傾向民主黨的選區之一,但對於那些戴著「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號的帽子參加集會的當地人來說,他們對候選人打破常規的做法表現出了同樣狂熱的激情。

布朗克斯區出身、在曼哈頓工作的門衛羅哈·沃森(Rojah Watson)告訴記者,特朗普威脅要利用第二個任期讓美國司法部門屈從於他的意志,起訴拜登並特赦1月6日的騷亂者,這些都是吸引他的原因之一。

他說:「我認為這就是在清理門戶。事情就應該這樣。」

當被問及他是否渴望一位強人領袖時,他回答說:「是的,絕對是。」

戴著印有「特朗普」字樣帽子的TK也表示認同。她說:「司法系統已經完蛋了。我不想他成為獨裁者。但有時你必須堅持自己的主張。」

刑事定罪會讓她三思嗎?她回答說:「不會。他們對他提出的關于丹尼爾斯的指控,那是他的私生活。不要干預他的私生活。」

這場審判最大的諷刺在於,封口費被證明無足輕重,而丹尼爾斯的故事被寫入了政治和法律史冊。

因此,12名陪審員將很快在紐約單調的法庭上,對這位擁有巨大財富和權力的人進行審判,而他們的判決——有罪、無罪或審判無效——可能會產生無法預料的結果。

但法律會讓特朗普屈服嗎?似乎不太可能。

對於他的許多支持者來說,他對美國政治制度帶來的破壞性危險,並不能成為他們為之爭論的指控。這是吸引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