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

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
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

(記者林泊志/台北報導)立法院在新總統就任後,就迎來國會改革五法的衝突,到底立委是擴權還是還權?甚至引發全台民眾抗議,沒有停下來的跡象。藍綠白三個黨,都有被批判的地方,當家的賴政府更是責無旁貸。

520正副總統就職,賴清德終於成為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也是台灣民主化後第5位民選總統,民進黨正式邁入第三屆連續執政;然而與蔡英文8年任期不同的是,賴清德並未全面執政,在立法院藍白綠三黨不過半的現實下,就是一個少數政府。

民進黨定調「沒有討論不是民主」,議場內動用各種議事杯葛手段,阻撓藍白推進法條審理,但別忘了立法院採「多數決」,賴清德520就職時,以總統高度喊出要「尊重少數」,非但無助朝野化解歧異共推國會改革法案,反讓衝突擴大,使人民兩度上街,但社會、政局再陷動盪,難道這是賴清德要的民主?既然賴清德選擇要走這條窄路,那麼戰鬥勢不可免;個性強硬的賴清德總統,如不能屈居藍白之下,一般的預測,恐已注定未來4年的台灣,將會是一個政局動盪的局面。

民進黨團立委人手一雙藍白拖嘲諷國民黨民眾黨。林啟弘攝
民進黨團立委人手一雙藍白拖嘲諷國民黨民眾黨。林啟弘攝

鏡頭再轉到5月22日,民進黨舉行第18屆黨主席宣誓就職典禮,總統賴清德正式就任民進黨主席,黨政大權一把抓。他在致詞時提到近日立法院審議《立院職權行使法》等相關法案,他感謝總召柯建銘與民進黨團辛苦付出、團結一心,堅定守護民主;同時感謝22日在立法院外不畏風雨,「堅持程序正義、捍衛自由民主」的民團及自發而來的所有民眾。

「遵守程序正義的實質、理性討論,是民主法治國家國會的原則,也是各黨可以達成共識的關鍵」、「缺乏程序和實質討論,會讓法條難以凝聚各方共識,容易產生疏漏,甚至可能影響現行憲政與權力分立的運作。」賴清德如此說。

總統立委選舉期間,賴清德向年輕學生保證,當選後願意到國會進行國情報告。賴清德啟用形象溫和的民進黨「大師兄」卓榮泰擔任閣揆,但賴清德黨政大權一把抓,宴請全黨立委「反守為攻」,力戰藍白。立法院活字典、當了30多年立委的總召柯建銘,22日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說,民進黨會提出釋憲「合憲前,賴清德恐不會赴立院國情報告」,已清楚宣告不會向以藍白主導的立法院低頭。

修《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是還權還是擴權?

然而國會改革法案是黑箱?真的都「沒有討論」嗎?

民進黨定調國會改革法案是「擴權」,並將修法的種種形塑成白色恐怖回歸。台北律師公會稱國民黨版所提法案並沒有溝通、討論,強調不符合程序正義,但藍營指國民黨版的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曾舉辦三場公聽會、一場專案報告。相關法案內容、立法過程,立法院網站上都有公告。

從憲法層次說起,我國憲法採五權分立,過去調查權都落在監察院,但監察院效能長期未彰顯,使得對行政權的監督淪為空談。2004年8月24日立法院通過「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以下簡稱真調會)條例」,綠營認為已逾越《憲法》賦予立法院權限而侵犯其他憲法機關權力,並嚴重侵害人權,有違《憲法》權力分立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之保障,立委柯建銘、李俊毅、蔡煌瑯等93人聲請釋憲。

當時的大法官會議在同年12月15日做出釋字585號解釋,文中清楚提到「立法院調查權乃立法院行使其《憲法》職權所必要之輔助性權力」,因此讓立法院握有調查權本就合憲。

2012年間國民黨中央執政,民進黨立院黨團在時任立委的林佳龍(現任外交部長)、鄭麗君(現行政院副院長)等人力推國會改革法案,要求啟動國會改革、強化立院職權,落實聽證權和調查權,綠委李俊俋也說:「立法院現在是缺了牙的老虎,如果藍營限縮職權,難道要把立院變成沒有牙的老鼠!」

雖然當年綠委提出的條文,與現在各黨派的立委新條文不盡相同,然而民進黨2016年起全面執政8年,立法院到現在連牙都還沒長出來,在蔡英文執政下,國會改革淪為笑話,綠委如今卻質問藍白「有那麼急嗎?」

此次修法最大的爭議在於程序問題,立院外民眾舉著守護民主等標語到場抗議。林啟弘攝
此次修法最大的爭議在於程序問題,立院外民眾舉著守護民主等標語到場抗議。林啟弘攝

引發朝野衝突的5月17日院會國會改革等法案,5月8日由司法法制委員會的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召集協商,並不是由立法院長韓國瑜召集,且委員會也沒有共識。在未經院長召集朝野協商下,多達20幾個版本的草案送進院會,增加討論難度,國民黨和民眾黨在會議當天突然提出「整合版」,這版本也完全未經討論,直接要在院會表決,這是引發外界對表決條文沒有公開疑慮的關鍵。

在野黨加起來的票數,明明超過執政黨,為何那麼急?藍白綠立委提出草案併案審理,條文未經詳細討論,也未經實質朝野協商,就直接丟出一個整合版讓大家表決,以這方式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讓外界覺得諷刺,也是目前全台動員的團體很重要的訴求,說是黑箱作業,有中國在背後介入的疑慮。朝野都會使用議事手段達成自己的目的,但17日的院會亂象,國民黨與民眾黨要負較多的責任。

但,話說回來,2012年到現在,已超過12年時光,台灣國會改革踱步不前,行政權不受監督繼續延續12年,難道把缺漏的部分補齊、還權立法院,不是全民所望、立委們應當做的事?還是繼續聽從黨意,不完成立法、讓行政權不受合理監督?

藍白綠排隊搶攻議場主席台 所為何事?

民進黨原本在立院席次就居劣勢,無論按表決器或舉手都必輸,為了讓法案不能進行,強佔主席台、癱瘓議事就是反制藍白的方式之一,藍白也意識到此情形,因此全力動員排班搶佔主席台。

但光是表決方式就產生爭議。為捍衛主席台,讓議事進行,藍白立委全力鞏固主席台周邊,不讓綠委越雷池一步,原本可透過表決器投票的方式卻無法進行,改為舉手表決,這讓綠營指控,舉手表決無法讓人民對所選出的民代問責,同時指控舉手表決是讓台灣立法院中國人大化、清點人數「黑箱、做票」,緊扣藍白親中賣台及程序不正義。然而《立法院議事規則》第35條規定表決方式共5種,除表決器表決外,其中之一就是舉手表決。不過,立法院會舉手表決確實不常見,院會表決器表決是在1992年啟用。

主席台易守難攻,綠營跟民團要求採用表決器表決才是真民主,然而明眼人都清楚,若藍白回到座位插表決卡投票,綠委們即會趁此空檔,全力搶攻主席台,後續議事恐被癱瘓,相關法條、法案即無法續審,不能過關。

 

愛台灣口號 不該成操弄民意工具

搶佔主席台是引發517立院衝突的主因。林啟弘攝
搶佔主席台是引發517立院衝突的主因。林啟弘攝

國會改革國人引頸期盼多年,透過監督獨大的行政權,讓國政得以正常發展,民進黨長年主張國會改革,然而蔡英文執政8年來,早該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還困在立法院並未走出,立法院常被批判淪為行政院的立法局。

另一方面,不管哪個黨,透過過度簡化的語言與文字,煽動群眾上街,人民任人激情鼓譟,並未積極理解立法流程,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反黑相反擴權」,或是指控有人動員黑道, 都是險棋。

愛台灣,是這塊土地人民所認同、讓這塊土地更好的共同意志,而非政黨專屬用來操弄民意的工具。再說,520後的朝野衝突,人民上街頭,三個黨都要負責任,但當家的民進黨更是責無旁貸。

菱傳媒原始網址: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