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蒐》術後噁心嘔吐別輕忽 小心增加食道破裂危險

噁心和嘔吐是手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約有20~30%的病人會出現,根據三總麻醉部的資料顯是,術後噁心嘔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指手術後24小時內出現噁心或嘔吐的情形。 術後噁心嘔吐除了會加重病人的不適,增加傷口縫線處的張力以及食道破裂的危險,也會延長恢復室留觀的時間,另外持續的嘔吐更可能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與脫水的情形。 而病人在接受手術後也常常會因為麻醉藥物的影響,使得呼吸道反射受到抑制,術後噁心嘔吐容易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險,有些有經驗的民眾甚至會因此害怕接受手術與麻醉,致延誤就醫或不敢使用術後止痛,強忍傷口的疼痛。 也常有患者在出現術後噁心嘔吐發生時,認為有此情形不需告知醫護人員,選擇忍耐、禁食、或由醫護人員調降止痛藥物用量以減緩其噁心嘔吐的不適,但卻有得同時忍受傷口的疼痛,因此除了給予病人正確觀念外,醫護人員更應主動提供相關措施來減輕病人的不適。 通常在進行術前,麻醉科醫師主要針對四大危險因子去做術後噁心嘔吐的風險評估:女性、非吸菸者、之前有術後噁心嘔吐的病史,以及術後鴉片類藥物的使用。 通常低度風險族群,不需特別做預防措施,若術後發生噁心嘔吐,給予藥物治療以及預防併發症發生即可,至於中度風險族群,則可在術前給予皮質類固醇(Dexametha-sone)做為預防,可以降低10~20%的發生機率。 另外針對高度風險族群,除了術前給予皮質類固醇作為預防外,若需進行全身麻醉時,可考慮採用全靜脈麻醉,也可降低術後噁心嘔吐的發生。 事實上大多數輕微噁心嘔吐的患者,只要給予少量止吐藥物,症狀都可獲得緩解,也有研究顯示適度按壓或針灸內關穴,也可達到部分療效。提醒民眾若對於術後噁心嘔吐有恐懼或疑慮時,可於術前麻醉訪視門診時,告知麻醉科醫師,除了做好風險評估外,也可共同討論麻醉以及術後止痛計畫,針對個人需求、手術術式等,規劃專屬個人的麻醉方式。(記者戎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