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完成 九十四公頃農田獲得新生

▲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完成,九十四公頃農田獲得新生。(記者劉春生攝)
▲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完成,九十四公頃農田獲得新生。(記者劉春生攝)

▲▲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完成,九十四公頃農田獲得新生。(記者劉春生攝)

雲林縣斗南鎮的歷史悠久的猴悶溝圳,完成了111年度幹線改善工程,於六月十七日舉行了竣工典禮。典禮由農田水利署副署長兼雲林管理處林國華處長主持,邀請包括立法委員劉建國、斗南農會總幹事張燕容、雲林管理處斗六分處主任曾凱頎、諮議委員陳岐?、張有擇,以及當地里長、當地水利小組長、農民等近百位貴賓出席觀禮。該工程總共耗資一千百九十六萬五千元,歷時四個月順利完工,全線改善的猴悶溝圳為九十四公頃的農田提供了穩定的供水。

猴悶溝圳是一條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圳渠,水源來自崙子溪,全長兩千兩百七十三公尺。由於年代久遠,渠道面臨破損和滲漏等問題,多次改善仍有三百五十八公尺幹線使用砌石墻結構。去年九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與立法委員劉建國視察後,決定進行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以確保農民的灌溉需求和水源供應。改善工程於今年二月一日開始,歷時四個月完工,包括三百五十八公尺的圳路幹線和五百七十公尺的擋土牆,全面採用混凝土結構。

為慶祝猴悶溝圳改善工程的完工,雲林管理處舉辦了盛大的通水典禮。典禮上,農民代表觸摸象徵跨時代的魔球,並一同見證水流湧進新完工的圳路,象徵著水源活力和農村發展的重要性。典禮上,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林國華處長表示,改善工程的完工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也是對猴悶溝圳灌區農友的福音。他提到猴悶溝圳的歷史和改善工程的過程,並表達了對各位長官、貴賓和當地居民的感謝之情。他表示,農田水利建設對於農業發展至關重,猴悶溝圳的改善工程將對斗南地區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生活帶來實質的改善。

立法委員劉建國也在典禮上致詞,他表示猴悶溝圳的改善工程是對斗南地區農業的一大突破,將有助於解決農田供水不足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的收入。他呼籲農民們善用這個改善後的水資源,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產業,並希望這個改善工程能夠成為其他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