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東元董座邱純枝:隊友變敵人,明知有改革卻裝不知道!

東元電機,這家全球第三大、台灣第一大的馬達霸主,如今也創下新紀錄:即將在5月25日股東會舉行的董監事改選,上演台灣資本市場首樁由父子分裂,各執一派的經營權爭奪大戰。

對此,東元董座邱純枝接受《遠見》獨家專訪,完整回應東元經營權大戰的關鍵問題。

今年65週年的東元,以生產馬達起家,至今跨入重電、家電、資通訊、電子關鍵零組件、基礎工程建設、金融投資及餐飲等,年營收近500億的多角化企業。

然而,這樣的多角化看在他人眼中,未必是好事。

黃育仁向父宣戰:會拚到他倒台!

3月18日,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長子黃育仁無預警發出聲明稿,請辭東元常務董事、資訊電子事業群執行長職務,更表明不再接受董事會提名。

宣布辭職的四天之後、3月22日,東元創辦家族成員發出公開信要支持黃育仁參選東元董事,還有「東元阿嬤」林明穱亦發信表態力挺金孫。

▼ 東元創辦家族成員公開信

東元創辦家族成員公開信。
東元創辦家族成員公開信。

東元創辦家族成員公開信。

▼ 東元阿嬤公開信

東元阿嬤公開信。
東元阿嬤公開信。

東元阿嬤公開信。

然而,黃育仁的出線,無疑壞了近半個月前,3月9日,東元與寶佳、華新麗華三方談妥的「讓市場派變公司派」決議,也就是寶佳、華新麗華原本要進駐東元經營核心的布局,活生生被東元第三代黃育仁給攪了局。

黃育仁對外透露,他其實很不滿東元經營現況,更直指東元多角化策略錯誤、未掌握到電動車發展、不肯投資研發,平白錯失發展契機。令人咋舌的是,他更直白表明,父親黃茂雄以會長之姿,「一言堂」決策模式,阻礙東元進步。

事實上,很多人對東元的印象,就誠如黃育仁所言,是「會長制」。但東元副會長劉兆凱不以為然:「東元從來就是董事長制,」他言之鑿鑿地說,人事權、財政權都在董事長手上,反倒是會長的豐厚人脈,扮演著對外調和鼎鼐的功能,「是有益的無形資產。」

劉兆凱更直言,此刻談「一言堂」儼然是假議題,「很明顯地,這次5月底要改選,已有新的大股東要進來,將來怎還有一言堂?」他強調,這時候反而更應該把焦點放在各方之間的磨合,尋求公司效益極大化。

東元副會長劉兆凱。張智傑攝
東元副會長劉兆凱。張智傑攝

東元副會長劉兆凱。張智傑攝

2018年起,擔任東元研發創新委員會外部委員之一的徐爵民則觀察,每季開一次委員會,到現在超過10次,有過許多關於車電、動力馬達、驅動器,也包含風力發電機、智慧製造的伺服器、協作機器人等項目提案。

徐爵民強調,自己雖然沒有參與公司經營,無法評論一言堂是否屬實,「但至少,以肯對研發創新投入的力道來說,東元並不保守。」

對決5月底股東會,持股25%外資是關鍵!

經營權事件爆發後,外界多將焦點放在黃茂雄、黃育仁的父子之爭。現任董事長邱純枝似乎也刻意選擇低調,不對外發聲。直到3月31日,才以董事長身分召開記者會,宣布公司提名的11席董事候選名單。

黃育仁4月13日上館長陳之漢的網路直播節目,直說「會挑戰到他(黃茂雄)倒台為止!」用詞強烈。東元隨即在4月16日,發出黃茂雄、寶佳、華新麗華的三方股東合影,對外宣示大團結。兩方往來較勁意味,煙硝味十足。

▼ 黃育仁上館長陳之漢的網路直播節目


目前雙方已進入委託書大戰。外界分析,大黃派握有約35%股份,小黃派則約莫在25%。剩下則是約25%的外資股東,以及15%左右的小股東,成為雙黃陣營拉攏得勝的關鍵。

對於多次強調自己並非「市場派」,而是代表「改革派」的黃育仁,邱純枝感歎,曾經的隊友,如今已變成敵人。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看到黃育仁發出辭職聲明書那天,她直言:「有種背上被插很多刀的感覺。」

先前低調的邱純枝,4月下旬接受《遠見》獨家專訪。道出了不為人知的祕辛。雖然事實的全貌,並非由邱純枝一人即能勾勒出真相,但由於她長期位居東元核心,她的視角,或許能為讓這場經營權之爭,輪廓更為清晰。以下為邱純枝專訪精華:

邱純枝:改革早是現在進行式!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從3月18日黃育仁宣布辭職後,這一連串發展,公司內部狀況如何?

邱純枝答(以下簡稱答):先前沒有出來多做解釋,因為公司還是得有人做事。本來假如一天24小時都可以專心經營公司,現在卻要花時間處理這些紛亂。但該解釋、澄清的,我們其實沒有躲躲閃閃。

這幾天,我還接連到中壢、湖口、觀音、南港的廠區據點舉辦員工說明會,希望讓內部訊息透明,現場也開放員工提問。一次把公司營運績效,還有未來五年規劃,讓員工了解。以前是固定透過季會、各不同事業體主管去溝通,但近期既然傳聞這麼多,乾脆一次把五年規劃公布給員工,讓大家安心、知道公司的方向。

問:看來黃育仁對東元內部應該早有許多不滿,先前沒有跡象可循嗎?

答:完全無跡可循,想像不到他會有「脫黨參選」這麼大動作。完全沒有設想這樣的可能。從前在公事上,從來也沒針鋒相對,大家互動很正常。

理論上,過往他在體制內,應該有很多可以發揮、給建言的機會。真要檢討起來,這些經營會議,他有沒有多加利用這些管道?內部很多發展提案,各事業部、企劃中心、綜合研究所等,他有沒有提供團隊好的意見?還有研發創新委員會,也不只單純討論技術,還會討論如何應用、如何創造商機、嘉惠公司的發展。其實有許多討論與改革,這些都在進行中。

我加入東元20幾年,從來不覺得內部衝突很大、有什麼「宮鬥劇」,但怎麼一夕間變成這樣?我也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東元集團會長長子黃育仁。陳應欽攝
東元集團會長長子黃育仁。陳應欽攝

東元集團會長長子黃育仁。陳應欽攝

問:外界質疑,東元設有會長,是否就是最高決策單位?

答:這是很偏頗的說法。集團內部分工很明確,由五個執行長負責不同事業部,黃育仁當初正是執行長之一。資通訊事業來說,有三家公司都由黃育仁擔任董事長。會長也避免干預兒子,幾乎完全放手讓他去做。這三家公司發生什麼事,黃育仁比會長清楚很多。

這幾年,會長多是協助與外界溝通,類似一些政府和供應商關係。等於是我們決定要做,再由會長從旁協助,而不是他在背後指揮我們怎麼做。雖然過去我是會長的部屬,但從我當總經理、董事長之後,他很尊重我的職位和權限。

問:東元也被批評發展過於保守,落後又不投資創新?

答:為了公司未來技術發展,2018年就成立研發創新委員會,我、副會長(劉兆凱)、黃育仁和幾位科技出身的獨董都在裡面,另外又找來多位研發、技術專長的人加入。

第一次開會就討論了電動車。東元有辦法開發四輪車動力系統嗎?將來若無人駕駛更先進,會不會根本不需要個人的乘用車?很多前瞻的概念大家都拋出來討論過。但其中不只是技術,還要想市場商機。最後才決定要從二輪車、工程車的馬達代工開始。

至於各種轉型創新。2016年就有發展電動車,2018年也幫荷蘭公司OEM,從巴士、船舶的電動馬達代工,逐漸做到自主開發馬達、結合驅動器。2019年與工研院技術轉移,把馬達和變頻器二合一。現在更把之前練功的能量都用上,不論巴士、貨卡、乘用車應用,都在進行中。

他(黃育仁)現在對外講很多,未來要如何改革東元的想法,這些我們現在都正在做啦,是我們的「現在進行式」。

另外,這六年持續整合東元各地的資料、ERP系統,就是要透過數位化改善效率,並將數位管理平台導入工廠做智能化。還有像無人化機器搬運,也運用我們自己的伺服馬達,一邊轉型、一邊讓產品在廠內練功。

股東磨合期,不能沒會長?

問:4月16日那封三大股東公開信,是如何促成的?三方當天談了些什麼?

答:當天是會長黃茂雄、寶佳集團創辦人林陳海、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倫,三方一起吃飯。會長現場就說,公司是社會公器,要以公司利益為優先。當天大家有共識,在以和為貴的前提下,共同支持現在的經營團隊。

席間還有聊到未來接班話題。畢竟,原本理想的接班人之一竟然有變卦。大家就討論,等新董事會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啟動接班人提名和選拔的機制。甚至聊到接班人的條件與特質,除了專業,還要能團隊合作且知人善用,更重要的是有溝通協調能力、包容不同意見,不能讓人有「一言堂」的誤會。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陳應欽攝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陳應欽攝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陳應欽攝

問:既然「會長制」讓外界有疑慮,為何不取消「會長制」?

答:當年會長把董事長交棒給劉兆凱(現為副會長)時,就曾表明是真的要退、不要任何頭銜。但說實話,會長過去幾十年的國內外人脈,是對東元很有價值的資產。於是,才想到遵循日本企業的說法,請他當會長。

至於未來怎麼調整「會長」這個職務?以目前狀況,未來很多事情都可能有變,做為公司一分子,只要變好、不要變亂,就是內部共同期待。要不要保留會長頭銜,其實不太重要。

這次新的董事候選的名單,本來會長也說他不要在裡面。但大家都知道,這次又多了兩大外部大股東要進董事會,一定需要磨合期。大家也有想到,將來萬一大家意見不同,會長德高望重,要扮演三方中間協調者。會長這才答應。

但他也說,如果開過一、兩次會,沒有什麼問題,他還是可以退。他講過不只一次,他要退、他可以退。現在處於轉換期、新股東間要磨合,為了公司安定,我們才認為會長有必要暫時保留下來。

六年砸逾50億,99%在本業

問:東元被批評不夠專注本業,比如有太多不相關的轉投資、經營績效不好?

答:做餐飲業確實是會長個人興趣,因為他是企業界大老,一站出來講話就有新聞版面,造成外界看他露面常常在講餐飲業,就誤以為全公司現在只注重做餐飲。

我特別翻了一下,過去六年,東元董事會通過的投資金額大概有50幾億。99%都用在與本業有關的,像是電動馬達、投資越南設廠、科技園區開發相關等。最大一筆就是收購義大利傳動廠商Motovario。只有一筆創投,是我們本身還沒有的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

六年來,東元現金股利跟盈餘總金額來看,一共發出約112億的股利,獲利總共約196億,結餘的帳上現金約有70、80億。若跟前一個六年相比,現金股利跟盈餘各成長約8%,公司經營績效是在進步的,資源沒有被濫用。這幾年,ROE都有穩定在6、7%。從股東權益的角度,現在的經營團隊,我覺得是非常努力的。

問:所以,是黃育仁對公司營運有誤解嗎?

答:不是什麼誤解,看來可能明明知道,卻假裝不知道。

像我們每兩月開一次常董會,成員有我、副會長、黃育仁、獨董,都會討論很多公司發展細節。要是他認為公司走偏了、走慢了,明明有很多機會在內部提醒我們。還有執委會也是。

東元開執委會有十年,累積多年,若不知道我們要做這些發展?或是以為我們都沒在做?這真是叫做天大的誤會。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