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百年收涎秘法 擺酥餅拜七、八爺

台灣民間習俗,嬰兒出生滿四個月當天,父母親會按習俗用紅線綁酥油餅,擺在七、八爺神案前祈求收涎順利,儘管科技進步,一般人不太信此道,但355年來西港區慶安宮七爺、八爺擺上一串酥餅,拜拜求收涎古老習俗從未間斷,憑著一串酥餅和鮮花、四果就成功可為四月日嬰兒收涎,神力令人嘖嘖稱奇,但信不信就由你。

台南市西港區慶安宮大殿前左、右兩尊大護法神明是范、謝將軍,俗稱七爺、八爺,又有人稱它高人、矮人,炯炯有神坐在兩旁,一坐就300多年。七爺、八爺神案前和別的神明擺的供品鮮花、四果不一樣的地方是,還加了一盤不太起眼穿紅線酥餅。

酥餅用12的倍數供奉著,供奉信徒用塑膠袋封住避免軟化,慶安宮總幹事方一峰說,小時候從先父方隆盛口中得知,這些經七爺、八爺加持的酥餅是專為出生滿「四月日」嬰兒收涎準備的。還從長輩口述中了解,台南曾文溪沿海鄉鎮信眾都幾乎用拜過酥餅作收涎用,非常靈驗,至於為何只拜七爺、八爺而不拜其它神明,方一峰說還要再深入了解。

台灣民俗流傳300多年為嬰兒四月日收涎神明是西港慶安宮大殿前左右護法的七爺和八爺。

方一峰和在場慶安宮主祀人員謝武昌信誓旦旦說,慶安宮「西港香」王船祭百年來遶境廟會活動只要有七爺、八爺跟著主神千歲爺和媽祖娘娘出巡,這兩尊神明胸前都會掛著長串酥餅,媽媽會抱著嬰兒膜拜後再上前祈求酥餅給孩子吃平安。

方一峰說台灣民間廟會活動另一種解厄祈福方式是,廟會神轎和文武陣頭移動時,信眾等在七爺、八爺要來之前,眾人跪成一排等著七爺、八爺路過時彎下身來逐一點頭加持保佑,這時候熱心角頭廟執事者會逐路放鞭炮驅走厄運,象徵著好運接著而來。

西港國中歷史老師退休老師謝武昌研究台灣民間嬰兒收涎儀式,包括儀式進行中得口說四句吉祥話把酥餅在嬰孩嘴上橫拭一下,說「收涎收離離,明年收小弟」,意指收拾乾淨,明年又有弟弟出現,收涎收乾乾,明年生朗葩,意說容易長大之意。

收涎祭品需再準備鮮花、四果。

台灣民俗裡四月日收涎是有步驟的,謝武昌再說在嬰兒滿四月日當天,就得收起寶寶口水毛病,用細紅線繫結寶寶手腳,意指長大要做正當的事,還有祈求孩子不斷茁壯成長意思。

西港慶安宮沿革碑誌記載,建廟於1661年,清順治18年4月29日,農曆4月1日,明延平郡王鄭成功驅荷復臺,當時為藉神追隨奉天上聖母、城隍境主、中壇元帥由鹿耳門登陸,先將天上聖母安祀媽祖宮,即派部將領兵自西港水路入西港駐紮,就現址建廟「慶安宮」,同時至媽祖宮恭迎天上聖母,及由軍營迎請城隍境主、中壇元帥暨諸神像入宮奉祀。

相傳在清順治年間,延平郡王鄭成功由鹿耳門北汕尾登陸,領兵順水路經過西港,當時有位地理師鑑定該宮現址,屬鯉穴聖境,若能建廟奉神,必能彰顯其神威等語,於是地方人士乃籌資興建宮廟,是為慶宮建立之緣起,宮中的金大廟則是以金箔黏貼而成為其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宮廟本身除了具有悠久歷史之外,宮內的古物亦甚多,但是繞負盛名的是至古以來一直鮮少間斷代表民間信仰活動每3年舉辦一次的「西港仔香」。

用紅線串成後的酥餅經七爺、八爺加持後就可用來為四月日嬰兒收涎。

台南市西港區慶安宮七爺八爺,是城隍爺的兩大部下,因為他們排在二位判官與四爺之後,一般稱呼他們為「七爺、八爺」。兩人重情重義,在中國眾多的民間故事裡算是相當有名的。

七爺八爺又稱長爺短爺或是高爺矮爺,還有最常聽到的黑白無常。習慣上也有人稱他們為謝將軍與范將軍,他們跟城隍爺一樣一起供奉在城隍廟中,是專門替城隍爺將死後的人押解去審判的神。他們兩人均戴高帽子,一個寫「一見大吉」另一個寫「一見生財」,其實都是相反的,看到他們的人通常都是大大不吉,作惡多端的人都對他們敬而遠之。

七爺姓謝名必安又稱白無常。臉白、身穿白袍、身高約一丈四,舌頭伸很長。八爺姓范名無救又稱黑無常,臉黑、身材較矮小、身高僅五呎,嘴巴張開開的。相傳七爺與八爺是中國福建省閩縣人,兩人在世時情同手足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兩人相約至南台橋下相會,突然烏雲密佈,七爺就叫八爺稍等,自己先回去拿傘,豈料七爺回去拿傘時溪水暴漲,八爺不願失約一直等在橋下,水愈淹愈高,八爺因比較矮小就被淹死了,七爺回來的時候發現八爺被淹死了,看到八爺如此重義氣為了自己而死,七爺相當難過,七爺為了追隨八爺所以也跳河自盡,但是因為七爺太高了水淹不死他,沒有死成,上岸之後便在橋邊的一棵樹下上吊自殺了。

八爺死的時候心中怨恨七爺沒有來赴約,所以現在八爺像的臉都是黑的,然後因為是淹死的,所以八爺的嘴巴都是張開的,七爺則是上吊自殺,七爺像的舌頭總是伸的長長的。

七爺八爺死後天帝知道了他們兩個如此重情重義,就將他們兩個派到城隍爺的身邊當部下,負責幫城隍爺抓人。傳說如果看到或夢到七爺的人只要跪下謝福,就會有好運或是升官發財,人稱:「一見大吉,謝必安」。看見八爺的人比較不好,會有災禍或是壽命將盡,所以人稱:「范(犯)無救」。

更多新聞推薦

7成3雇主望穿秋水 台灣「人才短缺」高居全球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