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麵口感獨特的秘訣─小店轉型擄獲新客群

現代感的空間吸引新客群
現代感的空間吸引新客群

圖文/張新舟
花東縱谷風景區的玉里小鎮,以“玉里麵”馳名。大街小巷的麵店,都以“正宗玉里麵”自居。但真正的老店只有兩三家,「馬蓋先」是其中之一。

店家取名「馬蓋先」,讓食客感到不解與好奇。“馬蓋先”是2、30年前,美國紅極一時的電視影集“百戰天龍”裡的英雄人物。傳統麵店取現代的洋名,有點不對味,讓人感到特別新奇。

最近,這家20多年的老店,重新裝修門面。日昨,筆者帶家人專程前往一探究竟,看看這家老店的新風貌。

Wow!傳統的老麵店呈現時尚、略帶自然樸實質感的簡約風格,散發優雅浪漫的文青風。生意果然比之前更好,年輕的客層顯然多了。

要讓一家傳統老店改變經營風格,常常會引發經營者兩代間的爭執。筆者好奇地趁老頭家端麵給鄰桌時,堵著他問。

一身整潔穿著的老頭家楊春裕說:「兒子願意回來接棒,就尊重年輕人的想法吧!」

五年前,他兒子楊佳杰放棄台北的工作,決心回來接棒,就一直對老爸提「市場消費行為的改變」、「傳統+創新的新經營思維」等。幾年後,老爸總算聽進去了,決定接受兒子的建議。

他說:「反正錢把它“開落去”,讓年輕人去發揮吧!」、「欸!事實證明這樣做是對的。」

這時,來了19位客人。筆者問帶頭的女士,為何會來這家?她說,這家的傳統口味本來就很地道,現在改裝有了明亮潔淨的空間,讓她更安心地招待從高雄來訪的親友,來嚐嚐地道的“玉里麵”。

整個改裝工程,由第二代楊佳杰負責和建築設計師張家澍商討。

佳杰說:「我就是要求營造一個符合現代消費者需求的,舒適整潔明亮的飲食環境空間。」

筆者這次來用餐,原本約了美食家馮上賢同行,但他臨時被找去評鑒另一家餐廳。 另一位同行的美食追求者Tina對“馬蓋先”的創新與保持傳統美味,相當肯定。

筆者問佳杰,為何傳統麵店卻取洋裡洋氣的“馬蓋先”?

佳杰說,他外公是客家人,當年擺麵攤時,客人一上門,都用客家話問:要食ㄇㄚˇ ㄍㄞ?(要吃什麼?)久而久之,“ㄇㄚˇ ㄍㄞ”就成了外公的綽號。

「20多年前,父母在這裡開了麵店,要想個店名做招牌,年輕的招牌工人就半開玩笑說,既然阿公的綽號叫“ㄇㄚˇㄍㄞˉ”,建議用那時很走紅的“馬蓋先”,也代表傳承外公的手藝。」

佳杰大方地介紹玉里麵的由來:小時候,麵攤就只是湯麵、乾麵,最早的一家是在中山路的“阿森”,率先取名“玉里麵”,後來,玉里麵就成了代名詞。

台灣早年的麵攤,就是外省人引進的陽春麵,和台式的“切阿麵”。“切阿麵”和日式拉麵一樣,彼此究竟是誰傳給誰?

而“玉里麵”會成為玉里的地方代表性美食,湯頭之外,麵條也有別於一般的“油麵”。

佳杰說,一般的“油麵”,是製麵條時將麵條煮熟了,浸泡冷水,讓麵條冷却。
玉里這裡的製麵法,則是煮熟後,讓麵條自然降溫,或用電扇吹涼。這樣麵條就不會像油麵那樣,有點爛爛的,而且呈現Q中帶脆的口感。

玉里麵因此展現獨特的風味,成為名實相符的地方美食。甚至在很多縣市,都有麵店打出“玉里麵”的招牌。

筆者稱不上美食家,只是個愛吃懂品味的老饕。“馬蓋先玉里麵”,不但傳承了地道的玉里麵美味,現代感的空間、開放式的廚房,也是筆者對餐飲業發展一貫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