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如果不是胡元輝 誰是下任華視董事長?

王其》如果不是胡元輝  誰是下任華視董事長?
王其》如果不是胡元輝 誰是下任華視董事長?

【愛傳媒王其專欄】公視董事長要不要兼華視董事長,這幾天成為立委關心話題,還要文化部長表態,但李永得部長的回答顯然有所保留。看來,下任華視董事長會是誰,已成為新公視董事會的頭痛問題了!

 

公視董事會在5月20日才選出新任董事長胡元輝,有公視董事認為,胡應該依慣例兼任華視董事長。不過,文化部長李永得早先在立院答詢表示,兼任是把所有權力集中在公視基金會,他16年前當公視總經理時便不大贊成,如今他也認為是重大需要討論的問題。他說,充分授權才有公共性,以南韓MBC公共電視台為例,MBC是兩個基金會用商業方式營運,但營利不歸股東,而是回歸公司。李永得指出,他主張華視應公共化,但也應給華視更多自主權,不是像現在董事都由公視董事會指派。

 

公視老員工說,如果檢視公廣集團公共化16年來的公視董事長兼任華視董事長的種種作為,應是未來公視討論華視董事會如何組成的一個重要參考;其二,要清楚華視未來3年要面對的三大問題如何清理解決,才能認知公視與華視董事長應不應該為同一人。華視的三大問題,包括要解決「公不公、民不民」的華視法律地位問題;其次,要改善華視財務結構,如何優先活化華視數百億元資產;第三,要找兼具新聞與戲劇專長的董事長、總經理,才能挽救華視無線電視台本業與華視新聞台的不斷沈淪。

 

包括公視、華視、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的公廣集團2006年成立之後,首任董事長為陳春山。這位教法律的大學教授,很意外地當上民進黨執政後的媒體集團董事長;陳春山找來現在剛當選新公視董事長的胡元輝當總經理,陳胡體制的確有研究過集團組織的各種可能,包括公視董事長不兼華視董事長,但最後也沒有這麼做。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與接任的董事長鄭同僚開始了長達968天的政治、司法惡鬥,主要由新聞局長操盤,明華園團長陳勝福當公視、華視董事長代表馬政府出面。這場公視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董監事卡關最久的日子,公華視發展幾乎停頓,雙方互鬥官司的新聞比公華視的正面報導更多。接下來的趙雅麗教授,不但接公視董事長兼華視董事長,她還再兼了一段時間的華視總經理,不但創下公廣新記錄,還被立法院、在野黨拿出來批判到體無完膚。

 

到了馬政府最後一任公視董事長為前新聞局長邵玉銘,也兼任華視董座,又鬧出要把華視大樓改為「華視飯店」的產業園區開發爭議。根據媒體報導,2015年公廣集團以十比三通過華視園區資產活化案,華視大樓將搖身一變成飯店;不過當時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這個案子公視根本不該通過,公視董事長邵玉銘則不爽說:「這也不是當兵,不是非當董事不可」。華視在馬政府年代8年賠了25億,欠銀行19億,每年有3億虧損,邵玉銘認為華視正在等死,於是推出活化計畫,將先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再將原華視大樓蓋「影音主題飯店」,租金營收2億;重新規劃後的華視光復大樓,有1.8億營收;攝影大樓改建為綠色隧道,租金可收4000萬,每年4億2000萬的租金收入,應可終結年年虧損的財務大洞。但最後也無疾而終。

 

 

總結藍軍主政的公廣集團,在公共化下幾乎交了白卷,華視虧損也沒有任何改善。民進黨執政後的2016年陳郁秀也是公視兼華視董事長,結果一樣碰到970天才改選董監事,最後陳郁秀在華視新聞台不斷出差錯下,5月也請辭。

 

從歷史來看,公視兼華視董事長就是公廣集團的慣例,這屆公視董事會要打破慣例嗎?這是其一的問題。其二,華視董事長甚至總經理要面對華視三大問題,公視董事長不兼華視董事長,會更有效解決這三大問題嗎?這恐怕才是公視董事會,或是文化部要認真思考的 。

 

離開華視的一位高層主管分析說,華視與公視要趁社會對華視地位不明有很多批評時,趕快解決這常年老案。就像華視總體檢討改善報告上周出爐之後,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說的,華視頻出包的關鍵問題是華視組織不明,「不公不民,不能拖著不解決」。但這需要很強的政治遊說力,同時在國民兩黨有很好的溝通關係,這是胡元輝或是新華視董事長責無旁貸的。因為華視剩下的18%民股一旦買回,華視就100%公共化,政府可以有法律依據,改善華視的財務狀況。

 

其次,華視坐擁東區3到400億元的黃金地段土地,虧損早就超過資本額了,卻只能拿土地去貸款,沒有去活化。歷任華視董事長都想解決這問題,從第一任公華視董事長陳春山與當年董事吳清友、姚仁祿共提的華視資產活化;到10年後邵玉銘也提出的活化內容被文化部打槍;可見,這是華視董事會最需要也最難解決的。華視老員工都知道,一旦華視能變現,哪怕只1到200億元的資產,給華視帶來的效果絕不是只有錢收入而已,接下來的人才延攬、新聞與節目品質改善就跟上來了。但,華視需要能擋住利益集團及有規劃經營電視台營運力的董事會、董事長。

 

第三,恐怕也是短期內最需要的,找到兼有新聞與戲劇能力的經營團隊。華視新聞台已經上架有線電視52頻道的黃金地段,但上架率也才ㄧ半;且從4月20日後的出錯連連,品質管控大有問題。新的華視董事會、經營團隊,必須要有對新聞有熱忱且有執行力的專業人士加入,否則老是用政治去安排管理者,永遠都沒有機會改進。其次,華視的本業除了新聞,本來就應該還是在八點檔連續劇的經營。這16年來,除了2016年後的郭建宏外,沒有一位總經理出身戲劇,更不用說公共化15年了,華視哪個總經理真的自製八點檔戲劇?或是好好經營八點檔?了解媒體經營生態者都了解,無線電視台的命脈在戲劇與新聞,這兩支柱子才能撐起廣告收入。台視、民視的例子在前面,如沒有八點檔連續劇的廣告,這兩家有獲利的電視台廣告從哪裡來?就算是沒有戲劇,也要認真經營網路,但華視這16年來,也只有台灣最早的入口網站蕃薯藤創辦人陳正然當總經理時,花不少精神做網路,其他都聊備一格!

 

才當選10天的公視董事長胡元輝,他的前半段經歷台視總經理、民視新聞部經理、自立報系總編輯,與外界對新華視董事長的期待相符;他的後半段經歷中央社社長、公視總經理、中正大學教授,又與公視董事長的特質接近。因此,有公廣員工就說,胡元輝應該是歷任公視董事長中最有資格兼任華視董事長的。但他卻碰到了歷史的交叉點,要被社會各界檢視公視董事長如何兼任華視董事長?甚至面對當過公視總經理的文化部長也持保留的態度,胡要選擇兼任華視董事長嗎?一位剛卸任的公視董事說,畢竟公視董事會甚至董事長要對華視營運負最大責任,因此最好的作法應該是胡元輝再兼任華視董事長,才能完全掌握華視發展;但他可以另聘專職副董事長,以及挑選可以被他信任授權的華視總經理,執行他與公視董事會的意旨。

 

到底誰是下任華視董事長?公視董事長依16年慣例續兼任?找新董事長但公視董事會要付全部責任嗎?或是公視董事會應該好好研究出公廣合適的營運問責體制,再來決定新華視董事長?這將是民進黨二次執政後二年最大的公廣媒體政策考驗!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取自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網頁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