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俊TALK/中國以胡歌、媽祖廟為名統戰 台灣有何武器反文化侵略

王家俊TALK/中國以胡歌、媽祖廟為名統戰 台灣有何武器反文化侵略
王家俊TALK/中國以胡歌、媽祖廟為名統戰 台灣有何武器反文化侵略

王家俊/主筆

中國一線演員胡歌日前快閃台灣,出席青年影視工作者座談會,上海台辦主任鍾曉敏組成的雙城論壇先遣團也同班機抵台。兩岸影視交流掀起濃濃政治味,引發中國藝人肩負政治任務,文化統戰的質疑。

無獨有偶,台灣「宮廟染紅」近年常被提及。學者佘健源、劉玉皙最新研究2014、2016、2018、2020年高雄投票發現,中國統戰對於信眾較不穩定、都市區的媽祖廟有顯著影響,使得附近選民較不支持民進黨,一間媽祖廟約影響925票;具有中國背景因素的里長,在2021年「反美豬公投」也影響約4.7%選票。中國有力度介選,而且可能介選成功,確實是警訊。

胡歌訪台、媽祖廟介選兩例之外,中國不時強迫台灣藝人政治表態、強拉赴中的台灣人辦理中國居住證,前陣子寧夏夜市舉辦「科目三」舞蹈比賽引發「舞統」爭議,以及最新傳出招待台灣網紅到中國旅遊拍片等,處處可見流行文化與市場經濟「向中靠攏」,文化侵略層出不窮。

從共產黨的角度出發,賴清德當選總統,民進黨邁入第三個執政任期。眼見親中政黨執政無望,拉攏政客「剛性圍事」的時代快要過去了;「紅色滲透」滲進一部分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世代的骨髓,才是得宜且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

中國對台統戰的策略順此脈絡,主旋律從2015年推出「三中一青」,直接面向中南部、中下階層、中小企業與年輕人;2017年後轉型為「一代一線」(年輕一代、基層一線),繞開過去合作的藍營大佬,直接掌握基層的選舉樁腳。中國統戰的本質未變。就是一種國家級的公關,就是一種文化侵略。

統戰台灣既被視為中國文化侵略的一種形式,而傾慕中國、美國或日本等流行事物,又都屬於個人自由。台灣的《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相關規定,或執政黨不斷喊話、祭出反認知作戰,就未必派得上用場。台灣朝野必須先釐清所謂統戰的事實、真相和弔詭之處。

對政治、娛樂或宗教的信徒來說,他們未必覺得有必要與領袖人物擁有一致的政治觀點。台灣的武器很少。台灣藝人、媽祖廟不全然是中共代理人。政府也不應該因中國統戰被打到台灣人民的對立面。然而,中國常利用兩岸交流、抖音平台、進香團LINE群組等,作為統戰工具。每個人每天接收到十多則訊息是關於健康、運動或流行資訊,但其中只要有1則假訊息,就會被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統戰並非無往不利,有其內部矛盾之處。首先,自中國解除防疫封控措施以來,經濟復甦不平衡,地方政府債務不斷膨脹,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中共政權維穩的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中南海處處對台灣宮廟、網紅、藝人、里長施以甜頭,都是「蠅頭小利」,只要多數台灣人有能力拆解其動機,內部就不至於掀起層層波瀾。

第二,台海如同俄烏是兩個文化相近、部分群體融合而部分互斥的國家,在文化侵略之外,「大國」仍有可能實質侵略。台灣朝野必須有清楚的認知,對於中國統戰、文化侵略手法,或可保持高度警覺或有條件寬容,但任何台灣人都不應該等閒視之中國發動戰爭的風險。

第三,所謂文化侵略、兩岸交流有灰色地帶,並非純然單向或受單一因素影響。以中國旅居清邁的網紅Sean四度來台,收獲不少流量為例,看影音的觀眾不少是不能來台的中國人,因為兩岸交流中斷,希望透過中國同胞訪台滿足好奇心。台灣的風土民情、民主自由無疑是反文化侵略的「軟實力」,政府必須設法恢復民間交流,化解中國單面向文化影響台灣。

文化侵略的嚴重性,在於它沒有侵略的形式,卻有侵略的實質。賴清德就職滿月之際,透過民進黨中國事務部邀請學者宣揚「紅色滲透」無所不在,須反制統戰,台灣人不該有任何幻想,這麼做還不夠。政黨影響力僅限於同溫層。

台灣在接收、反制中國統戰之餘,政府更應該思索反文化侵略,走上這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

菱傳媒原始網址:王家俊TALK/中國以胡歌、媽祖廟為名統戰 台灣有何武器反文化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