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玲訪八二三遺孀 書寫《春閨夢》祈和平

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瓊玲17日在國立台灣圖書館舉辦《春閨夢》新書分享會,該書以小說方式描述八二三砲戰陣亡烈士遺孀們的淒美愛情及艱苦人生。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分享讀後心得說,歷史要記取、經驗要傳承,只要和平不要戰爭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八二三遺族代表曾錦煌、長期關懷女性權益的作家張曉風及卓伯源等昨都出席分享會談閱讀《春閨夢》的感動。該書是王瓊玲5、6年來,辛勤拜訪多位八二三砲戰陣亡烈士的遺孀與遺族之後,將故事重述,再加上文學技巧、藝術要求,所寫成的小說。

內容圍繞八二三砲戰陣亡烈士遺孀們淒美的愛情、艱苦的人生。張曉風說,王瓊玲是她在東吳大學教過的學生,早觀察到王瓊玲關心社會、熱愛創作,如今能看到自己的學生橫跨散文、小說、戲曲三大方面,成為全方位的好作家,身為老師非常高興,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喜悅。

卓伯源表示,王瓊玲先以《待宵花》書寫八二三砲戰的慘烈,再以《春閨夢》描述烈士遺孀的堅忍與辛酸,確實為台灣的歷史,留下真實又精彩的紀錄,也讓偉大的台灣母親更加增光耀彩。閱讀後讓人了解歷史要記取,經驗要傳承,大家會更體會護守台灣的和平與繁榮,不要戰爭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王瓊玲提及,歷史不只屬於男人,更是一卷由無數朵女人花鋪就而成的淒豔長卷。有的遺孀新婚不過5個月,丈夫就奉召入伍,最後命喪外島,屍骨無存。有的等不到英俊挺拔的丈夫歸來,歸來的竟只是裝在一方小鋁盒中的頭髮與指甲。有的痛失丈夫後,竟忍不住對著長相神似的兒子,喊出亡夫的名字,每個故事都令人動容。

她強調,八二三砲戰所造成的傷害雖然永遠存在,但所有的遺孀、遺族都承擔下來了,也渴望未來能夠歲月靜好、永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