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墊 真的需要嗎?
瑜珈墊已成為現代瑜伽練習的重要標記,它不僅僅是瑜伽人使用的工具,也是一種象徵;在這個長方形的空間裡,可以把日常生活受到的壓力、混亂和不可預期事件,在這裡釋放。 在上個世紀中葉以前,並無專門為練瑜伽而生產的「瑜伽墊」(練瑜伽當然也可能會找塊墊子或毯子),現代瑜伽墊其實是最近半個世紀才流行起來的產物。談起瑜伽墊的功能,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防滑、紋路…等,其實這些功能當初是為了特殊需求而設計出來的;現在就來看看現代瑜伽墊的簡史。 秞現代瑜伽墊簡史: 安吉拉法默(Angela Farmer)是瑜伽界著名且受尊敬的瑜伽教師之一,她教瑜伽逾40年,現代瑜伽墊就是為了她個人的特定需求而「發揚光大」的。 安吉拉在年輕時,因手術關係,導致手腳汗腺失去了排汗功能,手腳無法流汗,那麼就永遠是乾燥的;她練瑜伽時,乾燥的手腳在在乾燥的環境下,就會滑來滑去,想想乾燥的手腳在光滑的地板上做下犬式,就可了解那種況味。 安吉拉的生理狀況,並沒有阻止她追隨大師艾揚格(B.K.S.Iyengar)練習,可是艾揚格不准許她在在泡沫床墊上或是用水抹在她的手腳上練習,所以安吉拉的瑜伽,都是在「滑來滑去」的環境中成長;一直到1968年,她在慕尼黑教學時,在一個地毯廠找到了個薄墊子,這個墊子有些粘性,終能解決她的手腳滑動問題。 等到她回到倫敦繼續教學,她使用的「地毯瑜伽墊」非常受學生歡迎,於是安吉拉的父親與德國地毯廠聯繫供貨,成為第一家瑜伽墊零售商。 秞改變了練瑜伽方式: 有個前提必須說明,過去練瑜伽並不是不用的墊子,只是並不強調粘性與防滑,而由安吉拉開發出來的帶有粘性的瑜伽墊,是有「治療性質」的瑜伽墊,關鍵就在墊子有粘性(可防止安吉拉的手腳滑動),而防滑墊也從此改變了現代人練瑜伽的方式。 如果你曾在在草地上、沙灘上、甚至毯子上練瑜伽,就能體會到在這些環境下做體式時,保持姿勢不動比讓身體伸展更為費勁,你必須使用額外的力量,去維持定位,防止雙手和雙腳滑開。 練瑜伽時手腳接觸面如果不易滑動,姿勢就很容易固定住,那麼膝蓋、臀部、肘部和肩膀都會「撐」住;然而關節「撐」在那裡,會導致許多問題,藉著瑜伽墊的粘性來做伸展,有可能會磨傷臀部和膝蓋;增加瑜伽墊的防滑性,容易影響練瑜伽施力與伸展互動的平衡。 以三角式(utthita trikonasana)為例,如果墊子防滑性很強,前腳就能撐住不動,這樣可將更多的重量「靠」前腿上,而不是以腿部肌肉拉著。試試在毯子上練習三角式,就能體驗出前腿的感覺有多麼不同,為了避免前腿向前滑,你必須用力去搞定它。 前面例子可以說明,現代瑜伽墊改變了瑜伽練習,以前做體式需要出很多力量,現在則是要做更多的伸展。 秞自我的小天地: 由前面的的故事,瑜伽墊似乎成了不必要的東西,但是想像一個場景:在人煙雜遝的瑜伽教室中,不同班次的同學進進出出,你拿著瑜伽墊四處徘徊,想找個自我小天地;這時,瑜伽墊不僅僅是塊防滑墊子,這個墊子也定義了自我的空間。 瑜伽墊非常有個人風格,可反映出使用者個性,除了顏色之外,我們選擇墊子材質、是否環保,也挑墊子的尺寸、厚度、攜帶性及設計;它可以是炫富的頂級墊,也可以是一兩百元的大賣場PVC產品。 秞私人禁地: 瑜伽墊有圍欄作用,它將我的空間與你的空間分開,別人不能把腳放在我的墊子上,也不能把四肢伸入我的瑜伽空間;在擁擠的瑜伽教室裡,望著走動的同學以s型的曲線繞過一張張瑜伽墊,走向洗手間,就更能感受到私人瑜伽空間小天地的意義。 教室地板是公共空間,每個人都可以任意在上面走來走去;瑜伽墊則是私人禁地,這可是現代版的「非禮勿動」區域。 諷刺的是,瑜伽是在練習放鬆自我的界限,學習體驗開擴心靈;卻要在此個性化、色彩鮮豔的小小矩形瑜伽空間裡,去體驗這些學習。 秞選擇和自由: 如果瑜伽能讓人類獲得心靈自由,就不可因有人對瑜伽墊說三道四,你就停用,這不符合自由原則;自由的意義,是要自己做出決定。 當年,安吉拉練瑜伽時使用墊子,沒有獲得她的老師艾揚格認可,但她選擇走出自己的路。(這裡另有個故事:話說,幾十年後的1989年,安吉拉看見艾揚格在做瑜伽示範時,竟採用她代理的瑜珈墊!) 所以這不是用不用墊子的問題,而是在評估我們的決定,也意味著要尋找出練習的立論;假設我們認為練習需要瑜伽墊,那麼這個假設的好處和缺點是什麼?我們越有意識的做出決定,瑜伽練習就越能獲得心靈自由。 (亞洲瑜伽http://www.yogaas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