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國土法如期上路 讓跨部會整合有法源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4日電)綠營22名立委日前呼籲展延國土計畫法。環保團體今天重申,國土計畫法如期上路讓跨部會整合有法源,而不會「比拳頭大小」;學者認為上路是刻不容緩,讓農地不會無限制被開發。
國土計畫法預計明年4月上路,但有9個地方政府未在期限內繳交國土功能分區圖,蔡易餘等22名民進黨立委1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展延國土計畫法上路時間,也要跟民眾充分溝通。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靖庭今天表示,台灣能源轉型艱難,在於生態環境議題與社會經濟發展整合的機制不足;推動國土計畫法,才能在法律上要求跨部會要整合,不是不同部會比拳頭大小的情況。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也認同國土計畫法應如期上路,讓農業、經濟部門能進一步討論;雖然人類對未來不是全知全能,如化石燃料會有溫室效應,這也是1、200年的經驗,但可透過調適性治理,基於基礎知識,去做初步判斷,再滾動調整。
戴興盛說,經濟部提出「能源用地白皮書(光電篇)1.0」,農業部之前也提出「農地政策白皮書」,但仍然只在各自的領域,透過國土計畫法才能有合理的程序下討論,再揉合社會各界的觀點,會是比較好的機制。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教授廖桂賢告訴中央社記者,國土計畫法就是要解決都市計畫之外那些區域任意開發的亂象,過去只有都市計畫區域才有引導、規劃,國土計畫法才能更宏觀,讓台灣全部的國土都有計畫的發展。
廖桂賢強調,國土計畫法上路「刻不容緩」,其中也設計5年1次的通盤檢討;至於部分縣市擔心農業發展受限等議題,其實是土地管理與開發之間的衝突。
廖桂賢認為,就算是現在的國土計畫法版本「仍不夠嚴格」,如國土功能分區中已經造成農地流失,除了現有的城鄉發展區,還有未來發展區,都是非常大的範圍;農業產值雖然相對較低,但有許多正面的外部性,不像科技業、工業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
廖桂賢表示,現在的規劃著重在高科技、AI等產業,類似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期望未來在國土上能有更好的管制,讓農地不會無限制被開發。(編輯:管中維)11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