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高雄後勁溪川廢調查 塑膠類、免洗餐具占大宗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荒野保護協會今天發布高雄後勁溪川廢調查結果,約103.5公里的範圍,清出17.8萬公升的垃圾量;以塑膠瓶罐、飲料杯及免洗餐具、塑膠袋等占大宗;部分河段發生惡意傾倒的行為。

荒野保護協會今天發布新聞稿,公布高雄後勁溪川廢調查結果。

荒野表示,去年底至今年初共5個月,透過志工團隊搭配無人機飛行輔助補足視野盲區,完成河岸段包含後勁溪、獅龍溪、典寶溪及出海口共計103.5公里的踏查行動,監測記錄下垃圾分布熱點、數量及種類等數據。

荒野說明,本次調查發現河岸平均每公里約有60袋垃圾(每袋14公升),且8成垃圾集中於3.5%河岸段上;整體觀察河岸段垃圾有「相對少量」卻「集中分布」2大特色。

荒野統計,調查範圍內總計發現約17.8萬公升的垃圾量,其中河岸段的垃圾量僅占近4萬公升;而橋墩下的隱密地帶因視線易被遮蔽,仍出現惡意傾倒的投機行為,尤以獅龍溪與曹公新圳、典寶溪福安橋下及出海口一帶甚為明顯。

至於主要垃圾類型,荒野指出,以生活常見一次性廢棄物為主,其中塑膠瓶罐容器占26.4%、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占21.7%、塑膠袋(含食品包裝袋)占20.1%,列居前3名占垃圾總數近7成,而此三大類飲食相關塑膠垃圾於河岸段占比甚至接近8成。

而高雄後勁溪的出海口左右岸,垃圾種類除飲食相關塑膠垃圾,也可看見發泡材質(含保麗龍浮球或魚箱)、玻璃瓶罐等更多元類型,可能來自於國際海漂垃圾、及近海漁業廢棄物等。(編輯:李淑華)1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