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牆絲瓜香/桂孝樹

桂孝樹

春末夏初的日子,母親從家裏竹林裏砍鞋竹子回來便在圍牆附近用竹子栽紮了個簡易的棚架。為的是給栽在牆角的絲瓜有一個好的安身之處。

那些生長在牆角的絲瓜,不出半個月,絲瓜就攀爬上了矮圍壩。真有點像詩人筆下的“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延長瓦牆生。”絲瓜翻過圍壩,就像長了眼睛似的,往搭好的架子棚上爬過來。通過蔓性莖葉向四處攀援生長,漸漸棚架上形成一片綠蔭。不久開出一些燦爛的黃花,那嫩黃的花朵,招來大黃蜂飛來飛去,久久徘徊,不肯離去,時而盤旋,時而棲止花蕊上,吸食花粉。好一個“黃花翠蔓子累累,寫出西風雨一籬。”盛景。開花不久,就會結出鮮嫩的狹長絲瓜。一朵朵盛開金黃的絲瓜花,一條條垂吊下來翠綠的絲瓜了。“幾回拍遍竹籬笆,小院處處掛絲瓜。”就成了農家的寫照。

古往今來很多人偏愛絲瓜,魏明帝曹睿曾《種瓜篇》一詩:種瓜東井上,冉冉自逾垣,瓜葛相結連,蔓延自登緣。把絲瓜不要人扶持,可自由自在地登牆爬屋,上架攀緣,讓它的黃花綠葉,累累棒果,垂棚滿架,給人以田園般美麗的詩情畫意。宋代詩人趙梅隱《詠絲瓜》中寫道:“黃花褪來綠身長,百結綠色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撚,剛偎人面染指香。”那一條條綠絲瓜垂掛在架上,讓人有了一種清淡雅致的美感。

絲瓜成熟之際,母親總是讓我摘幾條嫩嫩的絲瓜,小時候個子不高,想摘絲瓜還得搬個板凳墊腳摘上一兩根。母親用將絲瓜去皮後切成片,放進鍋裏加水煮開,等絲瓜煮開後便打入雞蛋,有時候父親從湖裏撈些米蝦獲小貝殼回來,放進絲瓜湯裏,那味兒特鮮。有時候母親直接用紅辣椒與絲瓜一起炒食,出鍋後,紅綠相間,色彩瑩瑩,悅目可口。絲瓜的花期較長,所結絲瓜也很多。從農曆四五月直至交秋,農家的飯桌上,絲瓜經久飄香,為樸實的農家人提供了美味佳餚。

絲瓜不僅美味可口,同樣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最高,絲瓜子、絲瓜葉、絲瓜皮、絲瓜花、絲瓜絡、絲瓜根、絲瓜蒂和絲瓜藤等全身都可入藥。絲瓜中含防止皮膚老化的B族維生素,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絲瓜汁“美人水”之稱。女士多吃絲瓜還對調理月經不順有幫助。絲瓜味甘、性涼,入肝、胃經;具有消熱化痰,涼血解毒,解暑除煩,通經活絡、祛風的功效。

絲瓜的作用遠不止這些,在它鮮嫩的時候,人們就用它去炒食或做湯,等到它成熟以後,又可以用來入藥,及至它完全枯萎,因絲瓜有堅韌的纖維,細細的絲線縱橫編織,錯綜如絲網,如同天生羅網。那羅網擁有抹布的擦洗作用,村民們用它代替海綿作為洗刷灶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