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閒〉中油博物館富教育意涵

出磺坑礦場的地軌纜車,保存良好,曾是當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讀者沈松祥攝)
出磺坑礦場的地軌纜車,保存良好,曾是當年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讀者沈松祥攝)

山城苗栗擁有特別地質,蘊藏豐富油氣,成為台灣石油探勘重鎮,台灣第一口油井在1861年出土,至今仍有油氣開採;中國石油公司的探勘總部也在苗栗,近年來並成立2個博物館「台灣油礦陳列館」和「探採科技展示館」,立足原始工作場域,專業呈現,知識密度很高,深具教育意涵,走一趟博物館,對台灣的石油工業將有概念性理解。

根據中油老油人表示,苗栗的地質蘊含油氣,與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不同,是地底下天然氣開採之後伴產出凝結油,嚴格說來應稱為「氣田」。從19世紀開始,苗栗地區附近的氣田有出磺坑、鐵砧山、錦水、青草湖等地,當年開採之際,人聲鼎沸,繁華一時,出磺坑還有「小香港」之稱;但隨著時日更迭,經過數十年開探,已轉趨平靜,目前氣田僅有少量生產。

圖與文/記者楊淑芬

出磺坑礦場 台灣石油發祥地

第一號古油井紀念公園位於礦場入口處左側。
第一號古油井紀念公園位於礦場入口處左側。

第一號古油井紀念公園碑石記錄黑金時代起源

出磺坑礦場位於苗栗公館開礦村,是台灣石油的發祥地,為台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點,也是世界尚在生產的最古老油氣田。這個工業現場太珍貴,苗栗縣政府列級文化景觀,並有7棟老房子登錄歷史建築。

出磺坑地名,是來自於當地人發現地底下冒出硫磺顏色的液體,他們並不知道這就是「原油」,以為是硫磺,所以就叫「出磺坑」。

礦場迎面是一座鑽井銅雕,3個鑽井工人賣力工作,重現當日情景;礦場正中央是一座纜車軌道,這是1927年為了開採石油設置的纜車,至今仍保持完整;全長540公尺,聯結礦場的油井,坡度有60度,號稱是全世界最陡的地軌纜車。

老油人表示,這個纜車當時24小時啟動,承載貨物、人們,是礦場的工人和住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老照片中還有新娘子坐在纜車中,足見生活重要性;只是時移事往,軌道在1998年全面停止使用。

出磺坑礦場的醫務室是苗栗縣府登錄的歷史建築。
出磺坑礦場的醫務室是苗栗縣府登錄的歷史建築。

出磺坑1861年油氣出土後,直到日本時代達到採油高峰,共鑽探了99口井,早期油氣產量皆在1萬公秉以上,同時也帶動周邊建設,當時繁華盛世,礦場裡還設有醫務所和小學校,據說入夜後工人往來,採油工作不稍歇,全村燈火通明,就是一個不夜城。

礦場入口處後龍溪畔,有一座1號古油井紀念公園,並有碑石記錄出磺坑黑金時代的起源。邱苟是第一個發現並積極開採販售出磺坑油氣的人,1861年番割邱苟在出磺坑後龍溪發現石油露頭,以手工挖井,深約3公尺,日採原油40餘斤販售。而後在清領與日治時期,人們以頓鑽或旋轉鑽井方式往更深處鑽探油氣。戰後中油公司在一號古油井前方後龍溪邊坡,設置方尖塔紀念碑,後因安全考量及馬路拓寬,於2001年遷移至現址,闢建1號古油井紀念公園,並以銘文碑記油井開發史。

油礦陳列館的紀念塔造型特別,遊客一定要留影打卡。
油礦陳列館的紀念塔造型特別,遊客一定要留影打卡。

油礦陳列館 互動操作身歷其境

探採科技展示館 體驗穿越地底岩心感受

台灣油礦陳列館位於出磺坑礦場,記錄油礦從探勘到開採發掘的歷程,珍貴文獻史料與古蹟實物,陳展台灣的油礦探勘史和演進。

展區有2層樓7大展區,除了文字介紹,模型設施,還有許多互動式的操作,讓觀者身歷其境;共分A「台灣油礦與出磺坑」、B「油氣形成與探勘」、C「油氣開採與處理」、D 「油氣管線」、E「海域與國際探勘」、F「永續發展」、G「出磺坑在地風情」。

從出磺坑發現,經歷各時期經營,到中油於全台灣探勘,到世界的投資,完整呈現;D區以真實油氣管線與閥門營造空間氛圍,遊客在此可認識出磺坑的油氣運輸歷程演進,並且可以手握管線檢測的掃管雷達進行管線檢測遊戲,成為中油管檢隊的一員。

E區介紹海域油氣探勘與開採,還有潛入深海遊戲,讓遊客戴上VR虛擬實境3D眼鏡操作水下鑽井作業。另外以互動多媒體地圖展示台灣中油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探勘與投資合作成果。

輕輕靠著,聆聽老油人的故事,更會身歷其境。
輕輕靠著,聆聽老油人的故事,更會身歷其境。

最動人是G區,以老油人的聲音及生活記憶影像作為展覽的結尾,讓遊客細細品味出磺坑百年的發展與味道。

探採科技展示館位於苗栗市,由中油探採研究所管理,這個研究單位有石油地質組、地球物理組、地球科學組、鑽井採油組及環境科技組等5研究組,最主要在研究地質資源,提升探採技術水準。

探採研究所最特別是岩心和岩屑保存,是國內最大且最完整的鑽井岩心保存機構,收藏中油公司國內外海陸域鑽井岩心及岩屑,保存岩心的倉庫逐年擴充,已經有三座倉庫,是國內外相關學生學者參訪研討之重鎮。

探採科技館的岩心隧道,走過隧道有穿越地心的異樣感覺。
探採科技館的岩心隧道,走過隧道有穿越地心的異樣感覺。

展示館的功能,就是將岩心倉庫原本岩心分析的功能,結合探研所的探採技術,完整呈現,透過實體展示、動畫及親自動手操作,宣傳中油在油氣探勘的努力與貢獻。

其中「岩心實體觸摸區」,可以實際觸摸實體岩心,感受深埋地底的岩心風貌;全台唯一,極其炫麗的「岩心隧道」,讓參觀者體驗穿越深埋地底岩心的感覺。

後記 石油探採的趣味知識

石油工業與民生息息相關,但是探採技術極其專業,對外行人來說,頗為艱深,但是走訪這麼專業的博物館仍有許多意外趣味,原來石油有味道,分為「甜原油」、「酸原油」,老油人說原油品質的好壞有某部分取決於「含硫量」,原因是早期石油主要是用來做為「燈油」,如果燈油的含硫量太高,燃燒時會有難聞的氣味。因此要吃一吃,如果是甜的,就過關;如果是酸的,就表示含硫量過高,不適合當燈油用。

原油成分不同,色澤、味道也不同。原油展示牆布展得如同美味的飲料一般。
原油成分不同,色澤、味道也不同。原油展示牆布展得如同美味的飲料一般。

鑽井的主要設施有個非常親民的名稱叫「耶誕樹」,因為操作許多複雜的閥頭、油管等,很重要又很複雜,取名耶誕樹。

「野貓井」是在未曾鑽探過油氣的地區鑽鑿探井,稱為「野貓井」,就好像「瞎貓碰到死老鼠」,在看不見的地下地層找尋油氣,真是猶如大海撈針,也可見其困難度。

鑽井時會意外發現菊石化石,在探採科技展示館就有一枚完整的菊石,研究人員浪漫的以想像復原菊石原狀,生出頭手足,栩栩如生的橘色手足四處飛揚,看得觀眾呵呵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