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都是機器人1】落魄光碟機廠大變身 達明機器人「多了眼睛」成突圍關鍵

達明在短時間便在市場勝出的關鍵,是堅持每一個產品出場標配就有鏡頭,甚至挖角工研院人員加入、苦研視覺技術。
達明在短時間便在市場勝出的關鍵,是堅持每一個產品出場標配就有鏡頭,甚至挖角工研院人員加入、苦研視覺技術。

廣達旗下孫公司、原先隸屬於廣明光電的達明機器人於2016年成立,短短2~3年後,便迅速躍升全球第二大協作機器人大廠。但是,當初達明成立的原因,卻是因廣明旗下主力業務光碟機將被淘汰,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轉型,為何能成功?

「達明的起源是為了轉型,我們當時覺得光碟機快不行了,下定決心開發新的business!」在《鏡週刊》專訪達明機器人的過程中,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一邊帶著本刊參觀最新的協作機器人展示,一邊娓娓道出達明成立的緣由。

從光碟機到機器人,多數人會認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2件事。其實不然,因為2者有太多共通技術,黃識忠向本刊表示,廣明工程師擁有控制、機械背景,對機器人學及馬達控制瞭如指掌,旗下500位員工,正是達明奠定技術實力的基石。

過去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上,幾乎都是瑞士、德國與日本人的天下,初生之犢的達明能夠在短短2、3年內快速崛起,究竟憑哪一點勝出?關鍵竟然是一顆「鏡頭」。

原來,傳統的機器手臂如同一塊積木底座,針對不同的應用,需要買主加裝不同的零組件才能運行,例如取放件專用的吸盤和夾爪、噴漆上膠的噴頭,負責視覺的鏡頭也是其一選項。

但是,以瑞士ABB、德國庫卡、日本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為首,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頂尖的4大家族過去總認為不必大費周章地培養自己的視覺團隊,倘若客戶需要,只要與鏡頭協力廠商配合即可。「這些機械、控制背景的人,一開始根本不把視覺當一回事,甚至還有點看不上,認為這錢給別人賺就好,但如今在工廠應用上,手臂搭上視覺的比例真的很高!」一位不願具名的業界人士說道。

機器人的視覺應用如今需求龐大,不僅能精準定位判斷位置,還可辨識物件是否為良品、表面有沒有磨損瑕疵。
機器人的視覺應用如今需求龐大,不僅能精準定位判斷位置,還可辨識物件是否為良品、表面有沒有磨損瑕疵。

 

達明一開始便決定要把視覺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大刀闊斧地聘請工研院人才加入團隊。此後,達明的機器手臂開始在廣達內部工廠導入應用,不斷驗證、進化,在2015年底,想試試水溫的達明,毅然決然地參加了全球最大的日本機器人展,成為達明最大轉捩點。

不參展不知道,一參展卻嚇一跳。黃識忠才發現,當時偌大的機器人市場,只有2家把視覺方案當作標配的廠商,一個是達明、一個是在機器人圈大名鼎鼎,由MIT(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創立的協作機器人元老級公司Rethink Robotics,但Rethink卻遲遲未把產品推出,直至2018年倒閉求售。「我們變成業界唯一,也證明這一條路可行!本想說頂多領先別人2、3年,其他人遲早會做,但現在過了5年,市場還是看不到第2家。」黃識忠自信地說道。

曾經紅極一時的協作機器人元老級公司Rethink Robotics也曾推出過和達明一樣的鏡頭視覺方案,但卻沒有成功。圖為協作機器人在菜園裡播種收採。(翻攝Rethink Robotics臉書)
曾經紅極一時的協作機器人元老級公司Rethink Robotics也曾推出過和達明一樣的鏡頭視覺方案,但卻沒有成功。圖為協作機器人在菜園裡播種收採。(翻攝Rethink Robotics臉書)

 

業界人士向本刊透露,達明「半相送」的鏡頭,即便只能做到50%的粗淺應用,但卻已相當足夠;另方面,林百里也出手相助,廣達長年累積在歐美日的銷售夥伴,全都加入陣營,如今達明全球代理商已超過百家。

更多鏡週刊報導
【生活都是機器人】歐姆龍認股 廣達孫公司坐穩協作機器人全球二哥
【生活都是機器人2】強強聯手迅速擴充市場 德國大廠助攻達明劍指龍頭寶座
【生活都是機器人3】縮小醫院防疫破口 佳士達醫療機器人瞄準全球市場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老屋主賺翻!台北億元透天去年來成交150億 這區最多
台積電3奈米製程 傳iPhone 14不埋單
幣圈現魷魚遊戲驚悚場景 魷魚幣3天飆700倍竟1秒歸0
打房 財長:囤房稅非萬靈丹
製造業續亮黃紅燈 通膨成隱憂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