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生物技術逐年進步 如何共存引發討論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颱風來襲,大雨過後造成的積水,會不會引發登革熱疫情再度升溫,疾管署高度警戒。事實上,隨著全球暖化,世界各地的病媒蚊也更加活躍,像是非洲瘧疾、台灣登革熱,都引發政府全面備戰。目前科學家企圖藉由改變基因來抑制蚊蟲的數量,不過,要同時避免破壞生態平衡,也考驗科學家的智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世界瘧疾報告,2020年約有2.41億的病例,並造成約62.7萬人死亡,而且在非洲,每兩分鐘就會有一個孩童死於瘧疾。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陳俊宏副研究員:「國際上病媒蚊傳播的疾病,還是以瘧疾為主,特別是非洲的這些國家,那由於臺灣早期瘧疾就已經被根除,所以我們現在病媒蚊的研究,是主要是針對於登革熱的傳播病媒蚊埃及斑蚊。」

他分享在英國的生技公司Oxitec,開發將生長自我限制的基因,導入蚊子基因體中,蚊子只能生活在提供四環黴素的環境中,不然就會死亡。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陳俊宏副研究員:「因為這個自我限制基因,必須要依賴這個四環黴素才能夠生長、才能夠存活。那一旦離開這個環境,那因為大自然裡面不可能有這個東西,所以他們一旦到大自然裡面的話,就會自動的凋亡。」

生物技術逐年進步 如何共存引發討論
生物技術逐年進步 如何共存引發討論

​​​​目前這個策略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進行田間釋放,2021年更增加了佛羅里達與加州兩個地方,不過這種方法無法真正杜絕病媒蚊,只能減少牠的數量。

倫敦帝國學院生物學家克里桑提,創造了高傳播性的CRISPR基因驅動,導入可以抵抗病媒蚊傳播疾病的基因,跟蚊子交配之後,導致蚊子帶有抗病基因,經過世代傳遞,來提高抗病基因蚊子的數量,直到所有族群都帶有抗病基因,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解決病媒蚊的同時,科學家有不得不思索,運用這些方法,會不會減少物種多樣性,以及打破生態平衡。

生物技術逐年進步 如何共存引發討論
生物技術逐年進步 如何共存引發討論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陳俊宏副研究員:「就是說在我們如果在控制瘧疾,或控制其他蚊蟲疾病,舊的方式沒有辦法達到目的的時候,那新的方法是不是可以提供一個,另外一個替代的一個思考方向,那我想在生態上,在族群的複雜度上會受到影響,不過他們也相對上提供一個這種物種,仍然能夠在持續在地球上生存的一種,比較平衡的一種方式。」

基因編輯可以用於治療,同時也可能會帶來風險,而且影響是世世代代,透過基因編輯改變,物種與人類基因的同時,可能也破壞了生態的平衡,人類走在十字路口,要如何抉擇達到共好。

原文出處:生物技術逐年進步 如何共存引發討論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獲國際肯定!台灣列入非洲豬瘟非疫國 和日本為「東亞唯二」
流感、新冠疫苗一起打!今起第二階段開打 接種資格一次看
因應東部鐵公路中斷「加速疏運旅客」! 離島、花蓮加開5班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