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食鹽水大缺 砸2.5億專案進口400萬瓶

洗腎、開刀手術必用的生理食鹽水,因為市占7成的永豐公司停產,導致全國大缺貨。圖為醫院庫存不同用途的食鹽水。(王英豪攝)
洗腎、開刀手術必用的生理食鹽水,因為市占7成的永豐公司停產,導致全國大缺貨。圖為醫院庫存不同用途的食鹽水。(王英豪攝)

洗腎、開刀手術必用的生理食鹽水,因市占7成的永豐公司停產,導致全國大缺貨,朝野立委齊炮轟衛福部,已經兩個月了還沒解決!健保署長石崇良5日表示,為補上缺口,第一批先採專案進口,約400萬瓶,另本周五將加開共擬會,協調國內5藥廠專案加開產能,兩專案均執行到10月。由於增產與進口成本都更高,將比過去增加至少約4.5億元支出,衛福部長邱泰源掛保證,不會讓短期專案變成常態化。

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供應全台7成輸液,因嚴重違反PIC/S GMP,加上許可證到期,獲展延之前不得製造,導致全台缺貨。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相較醫學中心庫存無虞,目前接獲許多地區醫院反映,不少家醫院,輸液僅剩1周的存量,可供洗腎和手術用,但和過去平均2~3周存量相比,等於只剩一半,可說相當吃緊,且「用完後,後面還會不會有貨到,仍是未知數」。

朝野立委5日在衛環委員會均關心輸液缺貨情況,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痛批,藥師就說有缺貨問題,食藥署5月18日新聞稿還說已協調其他藥廠增加產能,甚至要醫院配合調整使用習慣,「請問是叫洗腎的不要洗腎,開刀不要用生理食鹽水嗎」?已快兩個月了,結果還要專案進口,還留著食藥署長吳秀梅幹嘛?

石崇良說明,為補足缺口,將分進口和國產增加產能兩部分,上周已舉行「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與4家廠商開會擬定採購專案進口價格,因為貨櫃、運輸成本高,最後食藥署核准可以專案進口的量大約400萬瓶,將支出約2.5億元。

至於國產部分,本周五將加開臨時共擬會議,擬定國內5家藥廠短期增產的輸液新藥價,由於每家藥廠產能產線不同,因此個別議價,成本也會較高,至於數量需視藥廠產能而定,初估增加2億多元支出。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說,永豐並非首次出包,單一藥廠寡占市場,把持重要民生甚至是重要戰略物資,如今要透過專案進口到何時才能補足缺口,應要檢討相關制度,包括健保藥價偏低等。邱泰源則答詢表示,產能至少要半年才能拉上來,專案只是短期,承諾盡快恢復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