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論壇】加速推動再生能源建置 風電光電業者集思廣益獻良方

為維繫台灣產業競爭力,《鏡週刊》特別舉辦「2024再生能源高峰論壇」,希望透過產官學專家集思廣益,加速台灣再生能源建置。
為維繫台灣產業競爭力,《鏡週刊》特別舉辦「2024再生能源高峰論壇」,希望透過產官學專家集思廣益,加速台灣再生能源建置。

全球減碳議題發燒,各界擔憂台灣再生能源建置進度落後,長期關心能源議題的《鏡週刊》日前舉辦「2024再生能源高峰論壇」,邀請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及多位產業界人士與會,希望集思廣益,協助台灣離岸風電、太陽能及儲能建置更順利,藉此維繫台灣產業的競爭力,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本次論壇吸引逾300位產業人士參與,為讓無法參與論壇盛會的讀者一窺究竟,特別摘要論壇精華內容。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調查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能源約有7%及8%仰賴太陽能及風能供給,預估到2034年,比重將分別大幅成長至20%及38%。在在顯示兩者扮演再生能源發展的雙箭頭,為減緩地球暖化帶來具體而顯著的貢獻。」上週四(14日)在《鏡週刊》主辦的「2024再生能源高峰論壇」上,社長裴偉率先點出舉辦論壇的緣由。

《鏡週刊》社長裴偉表示,台灣經濟相當依賴出口,當淨零排放蔚為全球風潮,國內企業未來對於綠電的需求勢必逐年攀升。
《鏡週刊》社長裴偉表示,台灣經濟相當依賴出口,當淨零排放蔚為全球風潮,國內企業未來對於綠電的需求勢必逐年攀升。

裴偉並語重心長地指出,政府能源政策原本規劃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20%的目標,將延後至2026年11月才能達標,毫無疑問,因綠電建設不夠快,恐導致台灣再生能源占比無法如期達成,我們都應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快速提升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的裝置容量,以滿足企業的綠電需求。

助綠能建置 政府支持

對此,督導能源政策的致詞嘉賓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表示,郭智輝部長已再三交代,一定要協助業者如期併網,也呼籲金融業者多支持民間地熱等綠能業者的融資。政府有決心協助產業發展與建置,以落實減少碳排放,並帶動本土產業,希望各界能全力支持,圓滿達成再生能源預期的目標。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圖)表示,郭智輝部長再三交代,一定要協助業者如期併網,也希望金融業者要多支持綠能業者的融資。
經濟部次長連錦漳(圖)表示,郭智輝部長再三交代,一定要協助業者如期併網,也希望金融業者要多支持綠能業者的融資。
台灣各界對於再生能源轉型能否成功一直抱持高度的關注。
台灣各界對於再生能源轉型能否成功一直抱持高度的關注。

同樣擔任致詞貴賓的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則進一步表示,過去行政院針對淨零排放,已主持多次跨部會會議,國發會也提出相關計畫,包括確保綠電充足供應,協助企業買到所需綠電,以及應用綠色金融、碳定價和淨零相關科技等,進一步發揮作用,幫助綠能產業建置與推展。「要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風光電絕對是要全力往前衝,接下來地熱、小水電等等也會有相關的旗艦計畫推動。」高仙桂說。

國發會高仙桂副主委指出,國發會已陸續提出相關計畫,確保綠電充足供應,協助企業都買到所需綠電。
國發會高仙桂副主委指出,國發會已陸續提出相關計畫,確保綠電充足供應,協助企業都買到所需綠電。
除了持續推動離岸風電與太陽能,針對地熱、小水電等綠能,經濟部接下來也會有相關的旗艦計畫推動。圖為清水地熱發電廠。
除了持續推動離岸風電與太陽能,針對地熱、小水電等綠能,經濟部接下來也會有相關的旗艦計畫推動。圖為清水地熱發電廠。

身居推動能源政策第一線的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針對推動台灣風電,強調台灣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快速竄升至全球排行第七,排序在前的比利時,因今年沒有新機組、風場完成,預計明年(台灣)有機會成為全球第六,是全球跑得算快的國家。

台灣離岸風電在政府與業者共同努力之下,裝置容量快速竄升,明年有機會成為全球第6。
台灣離岸風電在政府與業者共同努力之下,裝置容量快速竄升,明年有機會成為全球第6。

風電成長快 克服困難

但李君禮也坦承,一路走來,離岸風電建置也面臨了許多難題。首先,受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離岸風電建置困難,如人力、設備難以立即到位;其次,因位處離岸,海事工程基礎相當重要,這是陸域風電缺乏的一環,能源署也協助廠商一一克服;第三,漁業協調也需要漫長溝通,從而確保離岸風電廠商與漁民雙方能達成共識,讓開發過程中,漁民的權益、損失也能受到保障與合理補償,這些都是發展離岸風電的各國所需面對的問題。

放眼未來,李君禮堅定地說:「政府會持續支持開發離岸風電,照能源署訂定的目標,2050年將會達50至60GW(10億瓦)的裝置容量,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促進台灣經濟繁榮。」

依照能源署規劃,台灣再生能源2050年將會達50GW至60GW的裝置容量,而離岸風電將扮演吃重的角色。
依照能源署規劃,台灣再生能源2050年將會達50GW至60GW的裝置容量,而離岸風電將扮演吃重的角色。

身為國內首家開發離岸風電業者,擔任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的風睿能源董事長林雍堯,以他長期觀察指出,全球離岸風電的產業成長快速,「這是3年前沒預想到,如果去年問我全球離岸風電(到2033年)裝置容量,我會說是300○GW,而今年喊到400GW以上。」林雍堯說道。

林雍堯特別提醒政府及同業,當各國爭相競逐離岸風電市場的同時,也間接帶出資源短缺問題的挑戰。據GWEC市調機構數據顯示,未來十年(2024至2033年)間,離岸風電需求量為411GW,是2026年、2027年預期數字的3倍多,「這意味風機供應、安裝船、人員都將開始面臨極短缺或部分短缺。」林雍堯憂心說。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選後,宣布要將美國的離岸風電開發案全部喊停消息一出,林雍堯認為,這對台灣來說可說是好消息,因為人才、安裝能量就可因此釋放出來,風睿能源也樂於將資源引進台灣。

遇天災考驗 風機無礙

至於因颱風、地震等天災頻傳,讓外界擔心架設風機的風險,林雍堯說:「綜觀近期頻頻侵台的颱風,對於風機的影響小,甚至每個風機的發電效率都達90%以上,除強化業者與國際供應鏈對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信心,大家會更認同這個市場。」

擁有豐富的風場開發與管理經驗的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本次論壇派出CIP台灣區第三階段區域開發計畫執行長Thomas Correll與會。Thomas Correll再三強調,企業購售電(CPPA)與專案融資是台灣離岸風電開發的兩大基石,台灣離岸風電發展進入到第三階段的區塊開發,售電形式也逐漸從躉購費率轉移到CPPA,以開發商而言雖是非常合理的轉型,但轉換過程也面臨許多挑戰。

「台灣CPPA正處於很好的起點,因諸多本地的國際企業都有綠電採購需求,但企業端的購買心態仍偏向靜觀其變,反覆思考、盤算是否需要於現階段購買三之一期或三之二期的綠電,就擔心之後綠電價格會不會變得比較便宜。」Thomas Correll說。

話鋒一轉,Thomas Correll直言,以整體大環境變化,企業繼續等下去綠電未必比較便宜,尤其因物價持續上漲,「風場建置成本居高不下,若企業願意於此時採購綠電,順利完成CPPA,蓋出更多風場後,才會讓未來綠電價格慢慢降下來,形成雙贏局面。」他以此論點提供企業反思。

阻尼池專利 可抗風浪

由於台灣淺海風場開發已逐漸飽和,未來勢必向深海領域開發,並引進浮動式風場。身為台亞風能合作夥伴的BW Ideol,也派出亞洲區業務開發經理山田睦與會進行說明。

山田睦開宗明義指出,浮式風機跟固定離岸風機,發展過程面臨的挑戰不同,颱風對浮式風機運行的影響大,不只風速,還有浪高,甚至因為颱風風向亂,非同一方向,也容易因風波差距影響發電。台灣夏天常會面臨颱風的威脅,而BW Ideol是目前全球唯一擁有颱風氣候運行的浮動技術提供者。

相較於固定離岸風機,颱風對浮式風機運行的影響可能更大。(翻攝BW Ideol Linkedin)
相較於固定離岸風機,颱風對浮式風機運行的影響可能更大。(翻攝BW Ideol Linkedin)

他以自家風場實際案例指出,BW Ideol的阻尼池技術(Patented Damping Pool),除了在法國Floatgen示範案場成功併網,日本的Hibiki風場專案更是多次面對颱風侵襲下,仍能穩定運轉超過5年,「這些實務經驗已通過嚴苛考驗,代表技術在浮台的結構安全性已獲得充分驗證,也確保未來後續專案的可融資性、可保險性。」

山田睦進一步表示,導入阻尼池專利的浮台,除可抗風浪,本身結構也簡單、體積小、易於建造,都有助於提升成本競爭力。「尤其吃水淺,容易在港邊進行施工組裝,更可確保專案開發時程的控管、海上運營安全性及發電效益。」他補充說道。

複合型案場 光電助農

除了離岸風電外,本次論壇第二場主題「太陽能與儲能業者的現況與挑戰」,也請來寶晶能源、大亞綠能、泓德能源及永豐銀行等重量級業者與會。

率先登場的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提出能兼顧三農(農民、農村、農業)的地面型光電新解。他首先指出,過去一地兩用的「垂直型光電」,建置成本高,對農民轉型效益也低,主因是光電業者不擅長優化勞動支出。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左)認為,光電不但不會滅農還可以助農,但在做法上必須有新思維,方能創造雙贏。
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左)認為,光電不但不會滅農還可以助農,但在做法上必須有新思維,方能創造雙贏。

其實,業者擅長的是資本支出,若能透過地方創生與農民合作,提高創業機會,也能創造附加價值,這種新模式目前只待政府點頭,寶晶便可在屏東內埔、隸屬台灣農林的老埤農場逐一落實,創造雙贏或多贏,「透過資本支出幫助農民,才可能是光電助農的新解,地方創生就是可行的活水。」

國內太陽能建置進度落後,需要透過跨部會協調,解決痛點,才能走出困境。(翻攝寶晶官網)
國內太陽能建置進度落後,需要透過跨部會協調,解決痛點,才能走出困境。(翻攝寶晶官網)

蔡佳晋特別引用日本Kurkku Fields成功的農電示範案場為例,當地的農場有光電、有市集,也有旅宿(飯店),另有農村耕作面積、餐飲、加工設施,「跟垂直種電非常不同,可說是一種變相(複合型)的移動型地面光電。」蔡佳晋幽默自嘲表示:「以前光電業常被誤解跟農民有爭地衝突,因此在地溝通時間成本很高,看到日本的成功案例後,希望大家能夠重新改變思維。」

儲能成關鍵 機會豐富

接續登場的大亞集團電通事業群暨大亞綠能總經理莊博貴,則針對近期陸續有業者退出台灣儲能案場,提出第一手觀察與心得,「原本政策推動2025年綠電占台灣能源比率要達20%,但明年只能達到15.5%,20%的目標要延到2026年11月才能實現,台灣再生能源進度一直delay,導致儲能發展跑在前面,表面看起來有供過於求疑慮,但這其實不是真的供過於求,而是短期供需不平衡。」

根據國際發展再生能源模式,儲能系統是應對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間歇性問題的最佳解方。(大亞綠能提供)
根據國際發展再生能源模式,儲能系統是應對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間歇性問題的最佳解方。(大亞綠能提供)

「除了光電進度落後,零元競標導致價格崩盤、儲能案場土地取得成本高、融資保險不易、地方抗爭不斷等等,也都是引發這波退場潮的其他相關因素。」莊博貴強調,儲能是穩定再生能源發電的關鍵系統,尤其在電網端的使用,可透過調頻輔助服務(dReg0.25)與自動調頻(E-dReg增強型動態調頻備轉)讓電網調度富有彈性,案場更可搭配儲能達到光儲合一。

「台灣再生能源終究要達標,特別是光儲這塊應用,儲能的建置一定是剛需。」莊博貴更引用數據指出,台電的光儲競標已進入第四期,目前累計才13家廠商得標,且得標容量123.15MW,僅只有2%,「顯示政府推光儲還不夠積極、徹底,換言之,對想要跨入的廠商,機會仍大。」

全球化平台 促進交易

除了國內市場外,台灣光電業者究竟能否邁向國際市場?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對此給了肯定的答案,「要如何做到全球化,關鍵在於構建一個智慧平台,這個平台必須能了解網路生態,同時善用AI科技,也凸顯AI很重要。」

AI、電動車及新能源等三大趨勢,都與電力有關,顯而易見,電力改革將是世界未來發展重點之一。
AI、電動車及新能源等三大趨勢,都與電力有關,顯而易見,電力改革將是世界未來發展重點之一。

周仕昌直言:「全球三大趨勢 :AI、電動車及新能源都跟電力有關,顯而易見,電力改革將是未來發展很重要的部分。」此外,他認為許多歐美國家相當重視產品生產過程是否使用綠電,並依此准許進口與否,或課稅依據,也將促成電力改革。

台灣光電業者除了持續深耕台灣市場,也陸續開始展開海外布局。
台灣光電業者除了持續深耕台灣市場,也陸續開始展開海外布局。

至於泓德能源本身,目前已前進日本與澳洲的電力市場。「我們正努力打造全球化的智慧電力交易平台,手中擁有『實時監控』與『電力數據智庫』兩大亮點,透過蒐集日本各地的電力資料,了解日本電力市場供應及價格等即時資訊,協助企業達成最高決策效益,制定短中長期電力策略,輕鬆掌握不同時段的電力價格樣貌。」周仕昌透露。

與會唯一的金融業講者,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也呼應業者們的論點,「政府推動綠電政策是好的、不可逆的,這幾年綠電持續漲價,綠電越來越稀缺,未來恐怕只會越來越貴。」並說:「前年買每度4元多,去年買已達每度5元多。今年因政策影響,颱風又特別多,使得綠電越來越稀缺,未來恐怕只會越來越貴。」

與會光電業者普遍認為,在綠電越來越稀缺的狀況下,未來綠電恐怕只會越來越貴。
與會光電業者普遍認為,在綠電越來越稀缺的狀況下,未來綠電恐怕只會越來越貴。

對於國內綠色金融發展,歐陽子能強調,永豐銀不僅推動再生能源業者融資,也有成立綠電交易平台信託機制,目前大約有20至30個合作業者,一年放款量約1,400億元,同時協助企業碳盤查、能源管理,希望能協助國內企業一起達到永續淨零目標。

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強調,政府推動綠電政策是好的、不可逆的。
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強調,政府推動綠電政策是好的、不可逆的。

更多鏡週刊報導
【再生能源高峰論壇1】加速離岸風電與太陽能建置 產官學大老與專家獻策、提解方
【再生能源高峰論壇2】BW Ideol攜手台亞風能進軍浮式風場 引進獨家抗颱技術
【再生能源高峰論壇3】打入光電供應鏈10年有成 永豐銀:綠電越來越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