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準備走出去 亞洲錢力再升級

工商時報【葉時雙】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10月分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IMF預期2015年全球GDP年增率會較今年增溫,其中放緩的中國仍有7.1%的高成長,新興亞洲也有6.6%的穩定表現,雖成長力道較前年趨緩,但仍勝過成熟市場之首的美國。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資料統計,目前亞洲人口約43億人,占全球60.5%,GDP產值佔比逾3成,其中亞洲青壯年人口已大幅成長至9.6億人,龐大的人口紅利預計可在消費成長力道上再推一把。只要市場氣氛不過於趨避,資金往亞洲流動的大方向應該不變。 中國在基礎建設領域發展的經驗和模式,正受到愈來愈多發展中國家至發達國家的關注,中國「走出去」(「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者合稱「一路一帶」)的戰略推出的正是時候,有望拉動海外基礎建設浪潮。 然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連結亞洲和歐洲大陸的具體專案包括從北京至巴格達的直達鐵路等,都有可能成為亞洲投行投資的重點。亞洲投行及金磚國家銀行的成立,一方面也有利於中國消化目前較高的外匯儲備,長期而言,若人民幣能成為貸款和投資的主要貨幣之一,將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在世界的國際化。 近年來,中國對於吸引外資和海外投資的態度都是積極的,「走出去」是現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海外投資戰略,透過這些經濟政策亦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 對於大多數投資人來說,201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投資感受完全截然不同,最令人驚奇的莫過於中國股市於下半年上演的大逆襲,上證綜指12月2日收盤站上40個月以來高點,題材股持輪動,在目前政策以及資金面雙重驅動下,市場整體向上趨勢不變。 隨著中國國企改革、金融市場改革、居民資產配置預期將從房地產市場轉向股票投資,增加股市資金動能,2015年的中國股市備受期待。 掌握2015年投資機會,仍應聚焦具有題材且受資金青睞的「新興亞洲」,尤其中國的積極改革題材,更為明年股市增添動力。全球資金相當充沛,預期歐洲及日本央行均將持續印鈔支撐經濟,刺激資金流入新興市場,進而推升新興國家資產價格,尤其亞洲國家受惠最大。 大致來說,「新興亞洲」具備6大基本面優勢,包括改革題材、人口紅利、財政紀律、充足外匯儲備、經常帳多為順差、投資評價便宜,加上近期因美元強勢,大宗商品價格疲軟,更有利新興亞股獲利與財政改善,故相對看好具有改革利多的中國。 總結來說,「改革」題材將是2015年激勵新興亞股的最大催化劑。在中國積極「走出去」(一帶一路)的策略發展下,新興亞洲可望雨露均霑。新興亞洲相對較佳的基本面優勢也有利於股市發展,因此對於明年第1季新興亞洲股市審慎樂觀。 長期來看,改革已成為中國股市最有利的驅動引擎,儘管中國總體經濟數據好壞不一,但隨著滬港通啟動,以及一連串經濟刺激及改革政策釋出,將為中國引進資金活水。 未來除了關注十三五政策之主題投資外,與利率敏感度較高的地產、金融,兼顧穩定成長、估值合理的醫藥、互聯網等消費類股,以及中國「走出去」受惠之核電、高鐵等高端製造股,未來表現均值得期待。目前陸股長期本益比仍在相對低檔,建議拉回震盪時持續擇優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