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會好嗎?擦凡士林有用嗎?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哪些水果?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近期天氣變化頻繁,時而高溫時而大雨,又到了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時節;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會反覆發作,患者的外觀及生活品質都會大受影響,令人相當頭痛。究竟異位性皮膚炎會好嗎?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有哪些?異位性皮膚炎會傳染嗎?異位性皮膚炎可以擦凡士林、藥膏嗎?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的水果有哪些?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給付對象有誰?Yahoo奇摩顧健康帶你一次了解!

相關新聞》奇癢無比!24歲女「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影響睡眠 塗保濕乳液可改善

Elder woman applying moisturizing cream or ointment to her hand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allergy reaction on dry skin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除了皮膚乾燥搔癢之外,可能合併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皮膚表皮苔癬化等不同症狀。(示意圖/Getty Images)

綜合衛福部食藥署台中榮總醫院的說法,異位性皮膚炎屬於一種過敏性皮膚炎,是慢性且會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約50%會合併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稱為異位性體質或是所謂的過敏兒。目前全球約有5%~20%的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多數人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有所改善,但也有長大後持續發作甚至惡化的案例。

國泰醫院指出,只要符合以下敘述三項或以上,即可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

  • 皮膚搔癢。

  • 典型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及位置(嬰幼兒多在臉部及身體伸側;成人通常在關節屈側)。

  • 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皮膚炎超過6個月以上。

  • 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或蕁麻疹等。

異位性皮膚炎究竟可否根治,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高醫皮膚科醫師陳泱伊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均解答,異位性皮膚炎目前難以根治。不過,在良好的治療措施及日常預防控制下,患者的病情多半能獲得緩解,並可維持良好的膚況與生活品質,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鄒嘉倫​​呼籲,患者千萬不要灰心而放棄治療!

你或許想問,異位性皮膚炎會有什麼症狀?衛福部食藥署提及,乾燥搔癢之外,患者的皮膚可能合併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皮膚粗硬等苔癬化症狀。

多數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改善,有些則會持續發作,特別的是,異位性皮膚炎病灶的型態與分布會隨著年齡而改變。綜合林新醫院、國泰綜合醫院資料所示,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三期:

  • 嬰兒期:通常從2個月大到4個月大開始發病,持續約2至3年。下巴、雙頰、前額與頭皮是好發部位,尤其冬天時雙頰的皮膚會有乾燥、發紅、脫皮的現象。開始爬行時,病灶可能延伸到四肢的伸側與手腕,出現脫屑與分泌物,水泡抓破則會形成痂皮。不適症狀易導致嬰兒躁動不安、難入睡。病情時好時壞,多數患者在出生後18個月前會痊癒,少數則延續至小兒期。

  • 兒童期:以「癢疹型」或「苔癬化」慢性濕疹變化為主。癢疹型多發生於四肢伸側,因搔抓而破皮、溼潤、結痂;苔癬化則多出現於手肘窩、膝窩、頸部與手足關節處呈對稱分布。多數患者會在10~12歲前慢慢痊癒,少數則會持續至成人期。

  • 青年期與成人期:呈現慢性濕疹變化,好發於手肘窩、膝窩、頸部、前胸、手腕、足關節;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有變厚、變粗、膚色也較深的情形。

因皮膚乾燥發炎的緣故,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會不停地脫屑,他人容易產生「皮屑會傳染」的疑慮,甚至誤認為患者比較「髒」,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台大醫院皮膚部釋疑,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特殊的遺傳體質,不屬於傳染病,因此並不會傳染給他人,不用過於擔心。

讀者朋友或多或少有聽過,異位性皮膚炎要擦凡士林、藥膏的說法。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解釋,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的保水功能較差,皮膚乾燥的緣故,會使得表皮的屏障功能變差,易受外來物質的影響,而加重原本的皮膚炎。換句話說,保溼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格外重要。

大家常聽到的凡士林,是保溼劑的一種,好處是夠油、不易乾掉、幾乎不引起過敏;但擦完不透氣,甚至可能引起阻塞性毛囊發炎的缺點,讓部分民眾難以接受。因此,醫師也常用「尿素」作為潤滑劑,既可改善角質層含水量,又能恢復角質層的障壁功能。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避開一般含有羊毛脂、香精、防腐劑或殺菌劑的乳液,以免過敏;建議可選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乳液」,經測試有不錯的保溼效果。

保溼劑之外,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但使用前,務必由皮膚科醫師評估藥膏強度、基劑特性、病患年齡、皮膚厚度,切勿自行塗抹或自行增減頻率及塗藥範圍,以免引發嚴重副作用。為免受類固醇影響,目前也有「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有助於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又不會造成副作用,算是一種新興治療策略。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容易受葡萄球菌與疱疹病毒感染,此時就會需要抗生素藥膏來控制病情。此外,局部塗抹止癢藥膏也不失為一種快速止癢的良方,可暫時避免患者過度搔抓皮膚,防止病灶惡化;但衛福部食藥署提醒,不少止癢藥膏會添加薄荷醇、冬青油或樟腦等清涼劑,2歲以下兒童避免使用之外,如一般患者患部皮膚較脆弱敏感,也可能受到刺激而誘發紅腫反應,不可不慎!

異位性皮膚炎是會反覆發作的疾病,綜整台中榮總醫院、國泰綜合醫院、林新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醒,患者的日常照護相當重要,務必多加留意,以免病情加劇。

  • 情緒與壓力:有研究顯示,情緒與壓力容易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惡化,患者可適當運動、維持正常作息,自我調適以保持情緒穩定並避免壓力。

  • 溫度與季節:溫暖、乾爽、溫差小,對患者而言是比較好的。炎熱、溫差大、出汗會加重搔癢,夏天應避免日曬或劇烈運動,最好處於涼爽環境。皮膚科醫師王綺嫻建議,要從事激烈運動,應選擇清晨或夜晚氣溫較低時進行,運動後要立刻洗去汗水,以免病情惡化。至於秋冬之際溫度下降,會導致皮膚乾燥,加重皮膚乾癢,務必塗抹乳液或凡士林保溼。

  • 清潔沐浴:避免過度清潔,縮短洗澡時間,盡量用溫和的洗劑,可避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不宜使用過燙的水,洗完澡後立即全身塗抹保溼乳液。

  • 環境控制:使用空氣清淨機,並把家中溼度控制在50%左右為宜。少用香水、殺蟲劑、蚊香、芳香劑及樟腦丸。患者如對寵物毛髮、寵物排泄物、灰塵、塵蟎過敏,應加以避免。例如盡量避免養寵物及使用地毯製品、草蓆、絨毛娃娃、厚重窗簾布,建議選用防塵蟎的床墊套、被套、枕頭套等。此外,患者也建議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空氣污染區,避免二手菸。

  • 衣物:穿著柔軟、舒適、不緊密的棉質布料,避免羊毛、尼龍等粗糙衣料。

  • 感染:經常搔抓容易導致傷口受細菌或病毒感染,一旦感染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故避免搔抓之外,若產生傷口也務必小心處理,以免二度感染。

飲食方面,皮膚科醫師王眾舉直言,目前並無醫學證實,哪些食物一定會使異位性皮膚炎病情惡化,一般患者不需要特別限制飲食;但若吃了某種食物明顯使患者症狀加重,就要盡量避免。另有研究認為,吃益生菌對於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有些許助益。

中醫師韋睿宏則認為,乳製品、小麥製品、雞蛋製品、玉米、堅果、黃豆、咖啡、糖類、牛肉、羊肉、海鮮、辛辣油炸食物及荔枝、龍眼、榴槤、柑橘、西瓜、芒果、鳳梨等水果都屬於「發物」,會刺激免疫系統使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惡化,應盡量避免。

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不僅傷害患者的皮膚,連日常生活、人際關係都可能受到衝擊,治療起來可說是相當難纏。過去以塗抹類固醇藥物為治療主軸,隨之而來的副作用與對肝腎功能的影響,讓不少患者望而卻步。隨著醫學的進步,出現「生物製劑」等新興治療方式,有效之餘,安全性也有所提升,對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讀者朋友應該想問,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究竟是什麼?高醫皮膚科醫師陳泱伊說明,生物製劑是一種蛋白質藥物,以針劑注射入體內。目前「杜避炎」已用於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可抑制細胞的發炎途徑,阻斷皮膚發炎的連鎖反應,有助於改善皮膚病兆並止癢。與傳統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相比,對肝、腎功能影響相對小,更適合長期使用控制病情,近年成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趨勢。

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的生物製劑,自2019年起開放成人使用,後續納入健保;2022年,進一步放寬到12到18歲孩子可使用;今(2024)年2月1日起,再放寬至6至12歲符合給付條件的「慢性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均可申請,每人每年最高可省下30萬元藥費。皮膚科醫師楊靜宜提醒,生物製劑的安全性高、副作用少,過去對於療效速度、藥效維持時間、治療方便性的疑慮均能獲的改善,呼籲家長應盡早介入病童的治療並持續追蹤,有助於維持病況穩定哦!

延伸閱讀》年省30萬!健保放寬6至12歲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給付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羅芋宙

異位性皮膚炎真的好難受-三大治療來改善(衛福部食藥署)
異位性皮膚炎(台中榮民總醫院)
認識異位性皮膚炎(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編印)
異位性皮膚炎的新治療(高醫醫訊,高醫皮膚部醫師陳泱伊)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發炎(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
異位性皮膚炎好困擾?醫師破除三大迷思(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鄒嘉倫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林新醫院)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台大醫院皮膚部)
異位性皮膚炎日常保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運動注意事項(恩主公醫訊,皮膚科醫師王綺嫻)
淺談「異位性皮膚炎」(林政賢皮膚科,皮膚科醫師王眾舉)
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師韋睿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