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金廈通橋和平或驚嚇?

專題組/王馨曼、呂炯緯 金門採訪報導

中國在4/28宣布,重新開放福建居民可以到馬祖觀光旅遊,這被國民黨被視為兩岸破冰的一大步;但交通部長王國財認為,過去小三通一年有30萬人次,其中9成都是去金門,這次中方開放的卻是馬祖,這樣的所謂善意跟我方的期待有很大落差。

確實,有不少金門人認為,因為中國遊客不能來,讓當地經濟蕭條許久,加上前陣子金門與廈門的海域紛爭,讓情勢緊張不少。因此有地方人士提議,何不在金廈間蓋一座跨海大橋,除了能遞出和平的橄欖枝,也能促進金門的經濟與觀光。

然而,金廈大橋一旦通了,真的就能「路通財通」嗎?還是,將引發更大的台海危機呢?


異言堂/金廈通橋 促進經濟和平 還是帶來兩岸危機?
異言堂/金廈通橋 促進經濟和平 還是帶來兩岸危機?

2022年底,前民進黨金門縣議員陳滄江成立「金廈大橋建設促進會」,並於隔年9月提案進行「地方性」公投。依據《公民投票法》與金門自治條例規定,提案人數須達最近一次縣長選舉人總數的千分之五以上,也就是說,至少得有611名金門縣民參與連署。陳滄江發起後,短短一個星期內就取得734份連署書,送交金門縣府。

陳滄江表示「用一條『金廈大橋』,讓落後多年的金門得到紓解、帶動經濟,你看最近兩岸小三通沒有很暢通,街道冷冷清清,老百姓還需要吃飯。」

異言堂/金廈通橋 促進經濟和平 還是帶來兩岸危機?
異言堂/金廈通橋 促進經濟和平 還是帶來兩岸危機?

支持者認為,金門與廈門在過去同屬前線戰地,但如今廈門已經發展成經濟特區,總體建設規劃完善;反觀金門,在1992年解嚴後,仍受限於轄內有許多軍事與國家公園管制區,民間可使用建地不到三分之一;加上金門地理位置距離台灣本島較遠,兩邊資源難以整合,導致金門大型基礎建設不足,限制其經濟發展。

因此,不少地方人士與多任縣長皆表態,希望藉由「金廈大橋」引入廈門的資源,讓金門獲得就業、通商、觀光等三大利益。

但反對興建金廈大橋的學者直言,國安問題不容忽視,一旦橋蓋成了,中國軍隊不僅可以透過大橋長驅直入,金門恐怕還會變成下一個「克里米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YouTube影片,收看完整專題報導。

原文出處:異言堂/金廈通橋 促進經濟和平?還是隱藏兩岸危機?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異言堂/母親節 妳快樂嗎?
異言堂/母親節 妳快樂嗎?
異言堂/我的極限人生 顧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