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窗花與數位科技相遇 慈小生活美感教育

      你認識鐵窗花嗎?你看過鐵窗花嗎?這項技藝隨者時代的進步慢慢消失了,但其實在街道巷弄中,還是存在著許多美麗的窗花。慈大附小在本學期引進文化部文化體驗計畫合作,進行為期6周共12堂課的藝術生活體驗,從探究窗花歷史開始,再到碧雲莊社區踏查尋找窗花,回校後結合詞曲以紙藝雕刻出自己設計的窗花作品,透過程式設計將自己的獨特窗花用雷射刻印出作品,小小藝術家們並於圖書館一隅布置「詩情花意~~數位窗花詩卡創化」作品展,作品令人驚艷不已!!

      計畫主持人張方瑜講師提到,很高興此計畫能與慈大附小合作,希望透過本課程讓學生認識窗花的歷史與台灣鐵窗花之文化意涵與重要性;並探訪學校周邊社區的鐵窗花蹤跡,引發學生對於所處之地的文化資產有深刻的連結。出生於2010後的α世代,有著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對於科技產品不陌生的他們,除了社群平台、搜尋資料、影音媒體的使用,本次設計的文化體驗課程使用設計軟體,幫助他們將自己腦中的想法付諸實行,以學生的視角出發,透過科技展現屬於他們的視覺語言,使舊文化有新意之創新展現。

      慈小藝術老師劉品榮表示,第一次課程開始,張方瑜講師運用破冰遊戲讓學生陌生感漸漸消失,透過影片、問答的方式,介紹窗花的故事及歷史,開啟了學生好奇探究的心,實際操作剪紙創作,了解圖形中的對稱、比例等元素,讓學生對窗花有了初步的認識。

      認識了窗花的歷史背景之後,接下來帶著學生一同前往學校鄰近的社區,實際的走訪踏查,老師也體醒學生安全以及踏查禮儀。哇!這裡有窗花,這裡也有,發現各式各樣的窗花,學生們趕緊用平板拍照記錄下來,觀察進而了解每一戶的鐵窗花,聽居民說每個鐵窗花都有一段人文故事,將寶貴的資訊紀錄下來,繁複的窗花工藝也許慢慢沒落,但每一件窗花藝術品是無數人對家的熟悉記憶。

      經過踏查學生對窗花更有概念,傳統工藝不容易,相對地更要學習「職人精神」了解對事物的投入與正確的學習態度,因此老師示範如何運用筆刀,雕刻第一次紙藝的作品,課堂上鴉雀無聲,學生認真地雕刻出自己設計的圖案,獨特一格的作品,添加了對自我要求的態度,使呈現的作品別具風味,

      每一個鐵窗花後面都有豐富的人文故事,運用詩曲的方式引導,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透過簡單幾個字就能充分展現創作理念。到了電腦教室運用程式軟體,將自己的設計一步步地放入,從陌生慢慢摸索 從摸索慢慢熟悉,完成窗花的初步圖稿,再交給老師做雷射刻印。

      最後一堂課要學習如何布置每一位的成果展覽,大家看到自己的作品都非常的驚訝,覺得實在太美了,老師引導學生一同討論展覽要注意的細節,製作邀請卡、擺放位子角度、物件的搭配,都是要互相連結的,結合大家的想法,一步步完成在圖書館展館的布展。

      學生芃澔說:「以前對碧雲莊裡的窗花都無感,現在覺得他們都好美」

      學生宥㚬說:「我學到了如何用軟體做成窗花」

      學生瑋嘉說:「課堂上認識窗花的歷史,運用軟體設計窗花,加上了詩曲,我會很珍惜這次的作品」

      學生沐恩說:「我以前經過碧雲莊都不知道這些是甚麼東西,藉由這一堂課,讓我學會放慢腳步慢慢欣賞鐵窗花存在的美」

      連續六周精實的課程,豐富學生的感官,新舊的結合,碰撞出無限的可能。藝術不就在我們生活中嗎?每天經過的那些街道,路旁是否也有別具巧思、值得停下腳步細細品味的鐵窗花呢?原來,我們所處的家鄉,綻放在我們身邊、卻也是最容易遭到忽略的鐵窗花,不僅僅貼近人們的尋常生活,更是展現美感的人文底蘊。

(撰文:劉品榮/攝影:劉品榮、王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