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躺平」成年度代表字,為何專家贊同在家放懶?

2022跨年又要出去人擠人,在社群上演出「我很好」?今年牛津字典剛選出的年度代表詞彙「Goblin Mode」,正反對這種做法,倡導的是人們偶爾該全方位「躺平」。甚至,心理學專家也贊同此時此刻,人們特別需要休息,在家放懶儀式不可少,好處遠比外界想像的多。

每年牛津字典都會選出年度代表詞彙,2022年也不為過。最近,牛津字典剛透過投票選出今年度代表字「Goblin Mode」,中文直譯是「哥柏林模式」,其中意涵可約略類比為亞洲近年盛行的「躺平」一詞,不過「哥柏林模式」並非只是提醒人們不要一昧追求外在成就,多花時間給自己;更倡導透過在家充分放懶,休養身心的儀式感,或可以稱之為身心靈皆有的「全方位躺平」。

彙整多家外媒分析指出,這個詞彙會勝出,應該是大家都厭倦了撐出完美假面,只想扮演原意為奇幻故事裡邋遢又懶惰的怪物「哥柏林」,擺爛過日子就好。

歷經新冠疫情,「Goblin Mode」是該有儀式

那麼,當西方國家民眾公推新詞彙,認為生活就該躺平,恐怕又會有保守權威出來批判,認為這種消極的態度不值得鼓勵?沒想到,近期卻有不少歐美人士出面為此風潮辯護,表示這正是全球人類剛從可怕新冠疫情解脫後,最需要的療癒休息儀式。

像是澳洲媒體《Body+Soul》數位社群總監伊索(Alison Izzo)便指出,她在澳洲這兩年,歷經了疫情、野火與大水災,身心都面臨重大衝擊,此時窩在家裡不出門,穿著睡衣在床上追劇,看似無為,反而是一種放過自己的態度。

她指出,回想疫情初期,許多人都因為困在家,刻意要在網路上展現自己很努力的模樣,例如狂開Zoom學習會,在家學做麵包與健身等,現在看到這些,只想翻白眼。為何我們老在演,連疫情時也不能停止?

而不少網友也分享自己經驗表示,自己在進入這種「哥柏林模式」時,不只拒絕實體社交活動,也拒絕數位社群訊息的干擾,讓自己不要再受制於臉書或者IG上的人際紛擾,去在意別人貼出來的派對或美食美照,老是羨慕嫉妒恨,某種程度達到心靈淨化的效果。

「哥柏林模式」不只拒絕實體社交活動,也拒絕數位社群訊息的干擾。圖片來源/Unsplash
「哥柏林模式」不只拒絕實體社交活動,也拒絕數位社群訊息的干擾。圖片來源/Unsplash

作家布芮南(Bella Brennan)則指出,她在疫情封城期間遭遇了至親哥哥染疫去世的衝擊,同時自己又正值懷孕期間,是哥柏林模式讓她充分休息,不再一直沈浸於悲傷中,還能好好面對自己當媽媽的壓力。

心理學家指出,在家獨處是最好紓壓

心理學家史皮蘭(Mary Spillane)也認同這個觀點,認為哥柏林模式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自我調適機制。她分析指出,人們不可能無止盡地努力,需要休息與減壓,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沒什麼不對。在家獨處可以幫助大家整理思緒,更加了解自己。她觀察發現許多人透過這樣的方式,達到紓壓效果。

另一位心理學家索卡諾(Nancy Sokarno)則指出,哥柏林不重視外表打扮,這個思惟也有解放自我的效果。對一些人來說,在家素顏隨意穿,不想面對社群上充滿虛幻美照的文化,對一些人來說是擁抱自己另外一面,會感覺更加自由。

至於有些人對此行為斥之為「不上進」,索卡諾也表示這些人應該要有同理心,「體諒一下大家面對不如意的人生打擊時,總要有調適的時候。」

心理學家指出,在家獨處是最好紓壓。圖片來源/Pixabay
心理學家指出,在家獨處是最好紓壓。圖片來源/Pixabay

每年牛津字典都會選出年度代表字,2020年是新冠「Covid」,2021年是疫苗「Vax」,都挺貼切。據《紐約時報》報導,負責製作牛津字典的牛津語言公司產品總監康納馬丁(Katherine Connor Martin)則指出,哥柏林模式這個詞彙之所以流行,她觀察背後代表的意義是:雖然新冠疫情已面臨結束,但是人們心境上仍在喘口氣階段,還沒完全解決它帶來的衝擊。並且思考現在已經到了要回到疫情前的時候了嗎?

如此說來,用這樣的詞彙來代表疫情減緩的2022年,似乎顯得貼心。

牛津語言董事長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則受訪《衛報》說明,這個詞彙流行,也代表人們已經厭倦在IG和抖音上呈現的完美自我。像是最近「BeReal」社群新興平台崛起,看看網友在這裡呈現不修圖不編輯的真實自我形象,就是線索。

與其逼自己社交演出「我很好」,不如在家躺平

在此刻當下,也許很多人認為疫情已經結束,又在計劃派對,或者去一些人擠人的場合參加跨年,在臉書上猛貼自己報復性出遊的修圖美照等等。與其盲目追隨這些演出「我很好」的人群,在家獨處充分放鬆,可能是更好迎接這年結束,調養身心的儀式。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科學家解謎:該如何面對孤獨?用對方法,也許你沒有想像中寂寞
誰說貓「薄情」?科學家證實,貓比狗更能療癒人類
科學家解謎:為什麼年紀愈大,愈沒有過年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