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元凶 米酵菌酸中毒無解藥

什麼是米酵菌酸?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呼吸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溫度達26℃後會開始生長,最佳生長環境為37℃。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透露,米酵菌酸耐熱,即使用高溫烹調也不會破壞毒性;清洗或浸泡亦無法去除,目前並無特效解毒藥物。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到,若米酵菌酸中毒,僅能以血液透析稀釋毒性。

一旦誤食具米酵菌酸的食物,最早發病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嚴重者將有肝功能異常、肝昏迷等,甚至死亡;但患者一般不會發燒。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米酵菌酸直接會造成呼吸等傳遞鏈的終止,傳遞鍊無法進展,病人就會產生很嚴重的中毒現象。」

米酵菌酸食物中毒案例

米酵菌酸在台灣較少見,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提到,米酵菌酸中毒多與黑木耳、發酵的椰子與米製品有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則指出,目前文獻證明米酵菌酸存在於變質的穀類發酵製品、變質鮮銀耳及變質的澱粉類製品中,包含糯米湯圓與河粉等。

中國黑龍江2020年有1家庭聚餐,食用冷凍1年的自製玉米水磨發酵而成粗麵條,最後9位中毒者全數死亡。事後查驗,發現死者體內皆含有高濃度的米酵菌酸。

非洲的莫三比克在2015年啤酒中毒事件,造成75人死亡、200人送醫,也被認為與米酵菌酸中毒有關。

什麼是仙人掌桿菌?

台大醫院急診醫師李建璋則認為,此次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現象應與俗稱「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有關,是指煮熟米飯放置室溫超過2小時,會出現一種特殊的「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

仙人掌桿菌不耐熱,加熱至80℃後20分鐘菌體即會死亡。衛福部網站顯示,中毒症狀分為嘔吐型與腹瀉型。

仙人掌桿菌中毒案例

嘔吐型食品中毒潛伏期短,約0.5至6小時。多與米飯與澱粉製品有關,食物經烹煮後放置於室溫時間過長即可能汙染。症狀多為噁心、嘔吐,部分會出現頭暈、發燒及四肢無力。

腹瀉型食品中毒潛伏期略長,約8至16小時,主要是肉汁、香腸、濃湯、醬汁等感染。

仙人掌桿菌中毒後通常給予患者適當的支持性療程,並在1至2日補充水分,即可康復。

2021年苗栗某國中學生在食用學校自設廚房的餐點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情況,判斷是廚房環境髒亂導致的食物污染。

2022年高雄某軍校學生同樣食用學校自設廚房的晚餐,因餐點受到交叉污染後,又在室溫存放過久才導致仙人掌桿菌中毒案例。

寶林茶室後續

目前食藥署表示,因食餘無法取得,只能至寶林茶室將食材帶回檢驗。微生物細菌培養及檢驗至少需要2週,需等檢驗結果出爐才知道此次食物中毒案的主因。

台北地檢署26日晚間,緊急以涉《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分案調查,前往餐廳蒐證,並約談寶林茶室負責人、店長及廚師共4人到案說明。

台北市長蔣萬安則下令寶林茶室在北市所有分店暫停營業。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疑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元凶 米酵菌酸中毒無解藥
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 累計2死、2葉克膜搶救中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累計6例通報衛生局勒令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