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不避談死亡!為96歲母親海葬「送她環遊世界」國民奶奶譚艾珍微笑放手

「當你老年臥病在床,你想要選擇什麼方法告別人世?」身為縱橫演藝圈40多年的國民奶奶譚艾珍,過去多次在戲劇中扮演詼諧風趣、充滿活力的長者,而她在為自己母親送行的路上,也選擇微笑放手,從不愁眉苦臉。

亞洲社會普遍習慣避談死亡,很少人願意開口決定自己的後事。然而在遭受新冠疫情衝擊三年之久,讓許多家庭面臨急救、插管的掙扎與變故,也使預立醫療的需求浮上檯面,而資深藝人譚艾珍更早早便選擇替自己的後事人生做主。

母親豁達海葬環遊世界

譚艾珍分享,讓她能夠這麼豁達面對生死的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在於她有一個非常開明且樂觀的老媽。譚艾珍說,早在民國80年代,母親便交代「我以後要海葬,而且要選在宜蘭頭城海外,最靠近太平洋,死後能順著海洋環遊世界。」

後來就連譚艾珍的先生聽聞,也覺得這個點子很好!於是他也告訴太太,自己也要海葬,而且要葬在基隆和平島外海的沈船附近,那是自己平常最喜歡的下水潛點之一,後來先生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於睡夢中過世,便真的如願將骨灰撒至基隆外海去。

邊灑骨灰邊喊「快出去玩囉!」

譚艾珍的母親於 96 歲往生,她記得為母親挑選適合的海葬位置時,當天出海的時候風浪非常大,讓譚艾珍咕噥「媽媽真是調皮,是不是在逗我。」後來才選定從漁人碼頭開船出去,在越靠近太平洋的地方海葬。

她說海葬當天,整個家族都帶著微笑,弟弟一邊將母親的骨灰撒在海上,一邊大喊「快點出國旅行哦!」、「快去環遊世界啦!」、「趕快出去玩喔!」整個送行過程非但沒有愁眉苦臉,整路更帶了微笑與祝福,讓母親乘願而歸。

「我很感謝媽媽生前可以告訴我,她想要怎麼樣面對自己的後事,讓她生為子女也能微笑放手、了無遺憾。」譚艾珍也說,正是因為母親對於生死的態度非常正向,讓她也對於病人能夠按照自我意願善終,也變得豁達而坦然。

人生最後一程自我做主

如今病主法上路滿四年,譚艾珍分享,當初聽到病人自主權利法的介紹,可以自己決定臨終前是否要急救、插管,甚至可以簽署器官捐贈或大體老師捐贈,她早早就跟弟弟與子女相約互為見證,所有健保卡可以病主註記都簽完了。

而趁她還在人世,也早早用白紙黑字交代子女,以後要替她辦理花葬,而且臨終不助念、不辦告別式、不誦經,且要器捐、捐做大體老師,譚艾珍說,「自己生前可以為將來的死後做主,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圖、文/謝承恩

更多Heho健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