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斷鏈 東協生產仍待考驗

台灣本土美妝品牌歐漾國際(All Young)在印尼培養「網紅戰隊」,成功打開印尼穆斯林市場。(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本土美妝品牌歐漾國際(All Young)在印尼培養「網紅戰隊」,成功打開印尼穆斯林市場。(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在大陸首先爆發,一度加速台商生產往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移動,全國工業總會表示,此次新冠疫情造成產業斷鏈,許多廠商雖然啟動東南亞備援生產基地支應,但是供應鏈、原物料仍仰賴中國大陸,供應鏈的完整性仍難與大陸相比,仍遇到無法有效取得原物料或零組件而導致停工的情形。

工總表示,以建大工業為例,在中國大陸及東協的越南、印尼皆有生產基地,此次各基地產能雖然互相支援,但仍面臨東南亞供應商不足,需要由其他廠區支援的情況。

工總建議,政府應加速與新南向各國政府協處進程,讓我國產業在東協地區建立生產基地,有利於台商產業聚落形成,建立各地區供應鏈,以因應分散供應鏈的趨勢。並加強與在地供應商之夥伴關係,避免產業斷鏈重演。

許多自中國大陸撤出但不適合在台灣生產的廠商,政府應鼓勵大廠建立共創平台(co-creation),透過大廠帶動供應鏈廠商到海外國家布局。韓國、日本是由大型商社帶頭前往海外投資,並有國家政府開發援助(ODA)的助攻營運模式,但台灣習慣是由「大廠帶小廠」方式至美國、泰國投資,大廠與許多小廠形成衛星體系。工總建議政府可以評估由國營事業帶頭,建立示範案例,帶動中小企業赴新南向國家或其他地區,根據不同產業,建立鄰近市場的供應鏈。

另外,新加坡也是個值得學習的模式,新加坡自1993年便開始思索經濟轉型,經濟戰略包括尋求周邊腹地,思考如何造福周邊國家達到雙贏局面,以提供服務業發揮空間,例如開發印尼巴淡島,造就印尼的出口快速成長,又如1994年成立蘇州工業園區,與大陸建立雙邊試點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