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採購爆爭議後 陳時中最新聲量變化太驚人

衛福部長陳時中。(資料照,鄭任南攝)
衛福部長陳時中。(資料照,鄭任南攝)

國內本土疫情延燒,3+11決策羅生門、不理普篩呼聲等,快速拉高民眾對衛福部長陳時中的不滿,緊接著疫苗採購案,又讓他的負評再升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粉專統計分析,陳時中的負面聲量,從5月初開始一路走高,居然增加了10倍;疫苗採購案,又讓陳時中的負評再升級。

根據臉書粉專《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9日分析陳時中近60天的負面聲量趨勢,指隨著疫情迅速增溫,陳時中的負面聲量5月初開始一路走高,從原先的5千則漲到5萬則,增加了10倍。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逆時中」再也不是不敢說、不敢做的事。顯示陳時中的個人聲望來到了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點。

陳時中的負評升溫,從4月初太魯閣號出軌事件後就有徵兆。衛福部成立捐款專戶,12天內募得11.1億元善款,卻也引來不少爭議,批評太魯閣意外事件並非「天災」,而是「人禍」,不該在釐清台鐵局、交通部等機關應負的責任前向民眾募款。

該粉專指出,5月初開始,陳時中的負評一路走高,受批評的議題面向越來越廣,包括機師染疫破口、3+11決策羅生門、疫苗假不支薪、雙北升三級警戒、不理普篩呼聲,快速拉高不滿的情緒。5月22日記者會中,又在確診人數之外首創「校正回歸」新詞。台北市長柯文哲就批評,講清楚「PCR塞車,一時間卡住」就好,不要創造新名詞,把恐慌的人民弄得更暈頭轉向。

粉專接著表示,緊接著疫苗採購案,又讓陳時中的負評再升級。政府宣稱台灣已簽約2000萬劑國外疫苗,但根據民眾黨立委高虹安的質詢,扣除國際捐贈,目前僅87.66萬劑抵台,代表到貨率只有4.43%,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疫苗什麼時候到,近日也成了熱門討論的議題。

粉專認為,過去一年以來,無論寶瓶星號、磐石艦染疫,或今年初的部桃群聚,最終都成功清零。但近1個月來爆發本土疫情,若不見降溫跡象,又未能即時獲得疫苗,恐怕陳時中真的將由盛轉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