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急亂投醫的民進黨青年焦慮症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從野百合學運到太陽花學運,從陳水扁到蔡英文,民進黨能夠兩度執政16年,青年族群的大力支持當居首功,也一直是綠營引以為傲的政黨形象招牌。但近期由於柯文哲異軍突起,在20-39歲青年族群的支持度穩定領先賴清德,讓民進黨罹患青年焦慮症,從義務役加薪、「3+1」就學方案、義務役不用上戰場,到私立大專院校學費補助,各種荒腔走板的政策與言論被草率推出,充分凸顯出病急亂投醫、手足無措的窘態。

從最近兩次總統選舉結果來說,總統候選人的當選與否,與青年族群的支持度呈現相當明顯的正相關。但民進黨長期以來掌握多數青年人支持的優勢,卻在柯文哲正式宣布參選2024總統後產生翻轉。今年6月16日TVBS民調結果顯示,柯文哲在20-29歲的支持度為58%,30-39歲為55%,以大幅超車賴清德(17%、28%)。媒體也報導民進黨內部的青年幕僚直言,如果賴的青年支持度再無法提升,恐將成為大選的致命傷。

民進黨從去年底開始出現青年焦慮症的病徵,而且病情隨著年輕人支持度始終疲弱不振而愈加嚴重。症狀發作始於去年底民進黨公布恢復義務役役期為1年,引起青少年反彈,為了止損,綠營早在宣布延長役期前就預先對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公投予以冷處理,以免2024的「首投族」集體投「賭爛票」。同時又不顧外界可能引發國防預算排擠效應,以及嚴重影響日後志願役士兵招募成效等爭議,宣布提高義務役士兵薪資到26307元,藉此安撫受影響的青年族群,擺明了就是「先打巴掌再摸頭」伎倆。

加上從5月底開始爆發黨部高層性騷案吃案(吃案與被吃案的都是年青人),1個多月來不斷有同志加碼演出,以致始終無法自#MeToo與桃色風波中脫身,嚴重損傷民進黨長期刻意包裝的清新形象。加上NCC主委陳耀祥,無懼社會大眾與專業人士的質疑,強力護航爭議不斷的鏡電視通過審查上架等事件,無一不在挑戰青年追求人權進步與捍衛媒體自由的底線。

當選戰即將進入下半場之際,但病情卻未見任何起色,於是乎各種胡亂拼湊,尤其一副「別人的錢花不完」的昂貴偏方開始一一端上檯面:

先是由教育部主導推出大學就學「3+1方案」,並由教育部按人數給予學校補助。無視此舉將影響學生受教品質,後續更可能引發後段私校為拿補助,以各種花招說服學生採用此方案的亂象,要說沒有任何選舉考量,恐怕連鬼都不信。

接著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上場接力,宣稱未來義務役士兵只負責基礎設施、城鄉間的保護工作,不會前往陸海空戰場。這根本是信口開河,如果不是缺乏國防常識,或許就是賴清德本人的一種「惡趣味」了。

最新開出的藥方是行政院院會在6月29日做成決議,全面減免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每年3萬5千元,同時加碼補助弱勢學生1萬5千元至2萬元,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與精進就學貸款申貸與還款等配套措施。早不推,晚不推,偏偏在選前此刻推出,還能面不改色地宣稱此乃延續性政策,絕非「政策買票」,真不知道這些綠營高官是以為自己太聰明,還是認為人民太愚蠢,覺得掏光納稅人口袋裡的錢來幫賴清德買票會奏效?

目前看來,大多數年輕人對於民進黨政府胡亂開出的幾帖藥方並不領情。距離投票日還有半年,民進黨政府還會開出什麼樣的藥方來治療青年選票崩盤的焦慮症,且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繼續看下去。(作者為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研究部主任、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