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不對稱有機催化" 德、美學者獲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的本傑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國的大衛·麥克米倫(David MacMillan),以表彰他們發現"不對稱有機催化劑"的貢獻。

前一天,德國物理學家、氣候研究者哈瑟爾曼(Klaus Hasselmann)剛剛與另兩名科學家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此,李斯特獲化學獎的消息在德國引發一片欣喜。歷來低調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也喜出望外。

出生於1968年的李斯特在諾獎得主中,屬於相當年輕的。他是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碳化學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 für Kohlenforschung)的主任。與他分享化學獎的麥克米倫也是1968年出生,來自蘇格蘭,曾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接到獲獎消息時,李斯特正和家人在阿姆斯特丹度假。來自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電話打到了早餐桌上。李斯特說,他當時以為有人在跟他開玩笑,這個消息讓他倍感意外,"很難形容那一刻的心情。那是一個很特殊的時刻,我永遠不會忘記。"

更快、更廉價、更環保

兩位化學家因發現"不對稱有機催化"而獲獎。諾獎委員會稱他們的發明是"構建分子的出色工具",有機催化對開發新藥物具有重大影響,並讓化學變得更加環保。

在許多研究和工業領域,都需要化學家構建分子,使其能形成具有延展性的穩定材料,以便在電池中儲存能量,或成為藥物中抑制病變的有效成分。這一過程需要催化劑--它能加速或控制化學反應,但本身不會成為最終產物的一部分。比如汽車尾氣催化劑。

我們的身體裡也有很多以酶的形式存在的催化劑。很長時間以來研究者一度認為,只存在兩種形式的催化劑:金屬和酶。

發現第三類催化劑

2000年,李斯特和麥克米倫分別發現了第三類催化劑。它被稱為"不對稱有機催化劑",以微小的有機分子為基礎。

諾貝爾化學獎評獎委員會主席阿契斯特(Johan Åqvist)說:"這一催化機制如此簡單而又巧妙,很多人都不禁問,為什麼我們之前沒有想到。"

有機催化劑具有碳-碳鍵組成的穩固結構,能夠連接其他活躍的化學基團。後者往往含有氧、氮、硫、磷等原子。這類催化劑不僅更環保,而且制造成本更低廉。有機催化劑的應用迅速增加,主要得益於其不對稱催化的功能。在構建有機分子時,經常會形成兩種手性同分異構體,就像人的雙手一樣不對稱。而化學家們往往只需要其中的一種,特別是是在制造藥物時。

2000年以來,有機催化劑領域取得了令人吃驚的快速發展。如今,李斯特和麥克米倫依舊是這一領域領先的研究者。他們證明了,有機催化劑可在眾多的化學反應中得到應用,從而讓有機合成過程更高效,不論是制藥行業,還是光伏發電,都能從中受益。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Alexander Fre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