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臺南客家人』系列之三」獨家專訪簡辰全談臺南客底文化發展計劃 讓客家底蘊薪火相傳
臺南市白河區竹門國小,是臺南市客家文化推動重點學校,歷任校長都積極推廣客家文化。現任校長簡辰全為客底客家人,他在專訪中細數臺南客家人宗祠與信仰的演變;從菸樓談到客家特色的產業發展,以及臺南客家人津津樂道的客底文化發展計劃。
客底文化發展計畫_帶領民眾到訪嘉義縣水上鄉三界村菸葉產業與菸樓意象建築(來源:竹門國小提供)
臺南市客家風華再起計畫成果發表會(來源:客家事務委員會)
白河客家族群的源流與傳承:從原客、北客到移民客的世代記憶
簡校長表示,目前白河地區的客家人分為原客、北客、移民客。原客是指清領時期從中國大陸渡過黑水溝,輾轉來到白河墾拓定居的客家人,目前大多已不會講客家話;在日治時期因應產業所需,日本政府引進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到白河工作,戰後,部分客家人回到原鄉,留在白河定居的客家人,稱之為北客;戰後因工作或是婚嫁關係,到白河定居的近代客家人,稱為移民客。
白河區的庄內里舊地名為客庄內,庄名由來源自於最早的開墾者張姓客家人, 庄內里張姓主要分為兩派,家族宗祠分別為「張鑑公祠」及「張婆太祠」。簡辰全校長指出,他們的祭祀方式及宗祠建築形式上至今仍保有客家傳統韻味,維持準備完整三牲祭祖的習俗與祭拜土地龍神。簡辰全在竹門國小服務已六年多,他觀察到:「臺南其他地區,宗祠分布都沒有像白河的密度之高。」白河的宗祠數量特別多,在巷弄之間,遍布好幾間客家人的宗祠。
客家人的龍神信仰,放在家中神桌底下,每天蹲下去祭拜。
談客家特色產業發展,簡辰全:臺南地區菸樓是凸顯客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白河地區的菸業從日治時代北客南移潮開始發展,菸樓建築訴說著這一段珍貴的史實。目前只有在白河看得到,而白河地區的菸樓全為私人產業,每年因風吹日曬等因素傾圮,導致數量逐漸減少,且現存不少菸樓其內部經過重新裝潢,早已看不出原有菸樓建築樣貌,簡辰全校長認為:「臺南地區菸樓是凸顯客家文化的特色之一,應該設法保存。」
他指出,菸葉大多已停產,隨著時間流轉,多數具有客家人傳統代表性的菸樓傾圮、毀損或改建,數量逐漸減少,已不復往昔榮景,或許再經過幾年,臺南菸樓的情景將成為絕響,若能訪問曾經從事菸業的耆老,留下文字與影像記錄,讓菸草種植的史實,留存在臺南客家人對臺灣經濟發展史的貢獻篇章中。
白河區詔豐里詔安厝鍾家菸樓 (來源:簡辰全提供)
白河區馬稠後里大埔李家菸樓(來源:簡辰全提供)
白河區汴頭里內枋林彭家菸樓(圖左)(來源:簡辰全提供)
成功推動客家文化,讓當地居民知客、喜客!竹門國小聞名大臺南
竹門國小是目前臺南市唯一一所將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計畫的國小學校,也是推動客家文化、教育的重點學校。其實,簡辰全校長初來乍到時,尚未深入了解,加上學校同仁曾反應:「為什麼要執行這些客家計畫?若在地人沒有講客家話,客家計畫會不會是多餘的?」
因此學校沒有主動申請客家相關計畫,但後來教育局來電表示:「竹門國小學區是目前少數還有居民在講客家話的聚落」,這才解開疑惑。於是,簡辰全校長與李榮添主任、李榮宗老師、李維漢老師,一同走訪學校後方的頭前溪流域,發現沿岸有許多客家聚落,平時雖然甚少聽到居民說客家話,但只要講一句客家話,在地居民便會以客家話回覆。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竹門國小建構臺南市頭前溪沿岸客底文化資源,成功推動客家文化,讓當地居民「知客」後「喜客」。
往昔問竹門國小附近居民:「這邊有沒有客家人?」他們會說:「沒有。」 然而,現在則會自信地回覆:「有,有客家人!」簡校長並認真投入,成功打造白河、東山、後壁客家文化旅行路線,他的努力,得到當地居民高度肯定。
客底文化發展試辦計畫_張鑑公祖厝(清河堂)導覽解說 (來源:竹門國小提供)
客底文化發展計畫_李榮添主任帶領學員們到白河區汴頭里彭貴寶主委住宅,由彭貴寶主委(圖右2)向學員們介紹菸草植物(來源:竹門國小提供)
推廣客家文化:讓這一群客家人,知道自己是客家人
「客底」兩字具有舉辦客家活動的深遠意涵:過去常以「福佬客」稱呼具客家血統但已不會說客語,卻能說流利閩南語的特定族群,然而,此稱謂易讓對客家有認同感的客家人感到被貼標籤。正名為「客底」,有助提升整體社會多元族群認知。白河的客家人中,將近40%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對此,簡辰全校長提出自身看法:「讓這一群客家人,知道自己是客家人,非常重要,可以找回族群的認同感。」
臺南市客家風華再起計畫_白河區昇安社區辦理樂齡社區長者客家文化介紹及客家美食、 在地客底聚落民俗信仰的活動 (來源:竹門國小提供)
客家日活動_白河區崎內里鵝酒坑伯公祠進行導覽解說(來源:竹門國小提供)
讓客語在生活中復興:簡辰全的校園客家文化推廣藍圖
在地的主流語言並非客語,生活上使用華語或閩南語就足以溝通,平時缺乏講客家話的機會,會講客家話的居民多已年紀大,年輕一代甚至可能連聽都聽不懂。然而,語言是傳遞文化的重要工具,簡辰全校長認為,除了讓目前還會講客家話的耆老將客語傳承下去,在學校推動客語也是目前積極努力的項目,傳統上以單方面傳授課程為主,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如果讓學生發自內心覺得,說客語是一件有趣的事、是平常用來溝通的工具,才能帶回家中,影響自己的家人,也樂意開口說客語。
簡辰全(圖右)與耆老探訪白河區外角里菸樓時合影(來源:簡辰全提供)
另外,簡辰全指出,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學生數量減少,部分校舍未來可能會因此多出待活化的閒置空間,將能作為客家文化園區,場館展示點可以設立於客家人集中的白河、東山,或是後壁等富有客家文化的區域,收集、放置與臺南客家相關的文化資產,場館腹地的白河、東山、後壁就是戶外客家博物館,讓民眾更易於接觸客家文化,對於「臺南客家人」一詞不再陌生。
更多放言報導
「發現『臺南客家人』系列之二 」 專訪客家文學代表性作家利玉芳 數十年耕耘讓客語詩綻放新生命
「發現『臺南客家人』系列之一 」專訪守護客家語言與文化的提燈者:成大臺文系教授陳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