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發燒、咳嗽、呼吸困難非肺炎 此「癌」專找年輕、中壯年!
報導/黃慧玫 圖片設計/Darren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李啟誠、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淋巴瘤工作小組暨和信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譚傳德
21歲的陳姓男大生,一年多前頸部出現不明腫塊,因為初期無疼痛感而不以為意,直到頸部腫塊日益增大且數量多如葡萄串,才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罕見的何杰金氏淋巴瘤。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表示,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0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盛行率佔淋巴癌的10%,其中逾四成患者年齡介於15歲至34歲。
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類似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與A型流感,容易被輕忽而不易確診;但若合併出現頸部腫塊、莫名變瘦、夜間盜汗、皮膚出現紅疹搔癢,應盡速至醫院血液腫瘤科詳細檢查。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淋巴瘤工作小組暨和信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譚傳德表示,淋巴瘤起因,是由於人體淋巴系統運作異常,造成淋巴球過度增生,聚集於3大淋巴結區域,如頸部、腋下、鼠蹊部,並隨著淋巴擴散侵犯內臟器官。
淋巴瘤可分成何杰金氏病(Hodgkin's lymphoma)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兩個大類。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發生率遠高於何杰金氏病。
如何分辨是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癌,還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是看有無李特‧斯頓伯格細胞(Reed–Sternberg cell)的存在,這是一種從B淋巴球衍生而出的細胞。何杰金氏淋巴瘤癌細胞具有CD30抗原,若在在顯微鏡下出現似貓頭鷹眼睛的李特‧斯頓伯格細胞,即可確診為何杰金氏淋巴癌。
李啟誠進一步說明,何杰金氏淋巴瘤算是痊癒率非常高的癌症!一、二期患者在進行第一線化療、放療或標靶藥物治療,有70~90%的治癒率;三、四期患者,也有60~80%的治癒率。
但仍有患者於起始治療時反應不理想,而需進入第二線高劑量化療、放療,甚至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的輔助治療。雖如此,仍有五成的高復發風險患者無法完全緩解,其中,超過九成在移植後兩年內,會再度復發。
譚傳德指出,臨床上建議高復發風險頑固型或復發型的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應在自體幹細胞移植後接受「CD30標靶治療」作為鞏固治療,降低再次復發的可能。
什麼是鞏固治療(Consolidation therapy)?他解釋,癌症經過主要治療已達到緩解後,所持續接受的一種治療類型,目的在於殺死可能殘存體內的任何癌細胞,達到長時間疾病緩解,並且提高疾病治癒的機會。
治療方式因癌別而異,其中常見方式有:標靶藥物治療、放射線療法及幹細胞移植及等。根據跨國臨床試驗顯示,何杰金氏淋巴瘤高復發風險患者接受「CD30標靶治療」作為鞏固治療,有近六成患者「五年無復發存活率」大幅增加,提升病友治癒的機會。
而自109年2月1日起,健保已給付高復發風險的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自體幹細胞移植後的鞏固治療「CD30標靶治療」。
何杰金氏淋巴瘤高復發風險群
何杰金氏淋巴瘤高復發風險群中,復發風險的高低是取決於患者的風險因子多寡。以下為評估時參考的風險因子:
(1)頑固型何杰金氏症,如:第一線化療時未達完全反應、緩解。
(2)第一線化療後,一年內復發或惡化。
(3)自體幹細胞移植前的復發,出現淋巴結外侵犯(癌症已轉移至淋巴結以外的臟器)。
(4)氟-18葡萄糖正子攝影(FDG-PET)掃描結果陽性
(5)診斷時和第一次復發出現B症狀 (包括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
(6)淋巴癌末期
(7)治療時產生化學抗藥性
(8)貧血CD30標靶治療健保給付條件(限用於成人患者)
1.治療復發或頑固型CD30 何杰金氏淋巴瘤(HL):(1)已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或(2)無法使用ASCT 或多重藥物化療,且先前至少已接受兩種治療。
2.治療復發或頑固型全身性退行分化型大細胞淋巴瘤(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sALCL)。
3.CD30 何杰金氏淋巴瘤(HL)病患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後仍具有高復發風險之病患:需先前未曾使用過本品,並於ASCT 前具有下列任一危險因子者:
(1)對於第1 線治療未達完全緩解。
(2)第1 線治療結束後12 個月內復發或惡化。
(3)ASCT 前出現的復發具有淋巴結外侵犯。
4.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事前審查相關規定可上健保署網頁查詢
https://www.nhi.gov.tw/Law_Detail.aspx?n=5597495EEC8219A1&sms=36A0BB334ECB4011&s=D6946078AE437FF0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