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置換人工水晶體手術進步 造福不同視力需求患者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人體隨著年紀增長,各器官會自然老化,進而引發疾病,例如:血管彈性變差引起高血壓,關節囊內滑液減少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眼睛也不例外,除了常見的老花眼之外,還有常見的白內障。白內障是種自然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眼球內的水晶體會慢慢硬化,變得混濁不透明,導致視力慢慢減退,影響日常生活。


人工水晶體置換時機 過去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晶盈眼科診所院長莊宗憲醫師表示,過去白內障患者多以5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都是因老化所導致;但近年來因為高度近視人口激增,再加上3C產品使用率增加,因此,診間也不乏30、40歲的青中壯年。另外,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如:僵直性脊錐炎、紅斑性狼瘡等,甚至是經常接觸紫外線或紅外線的族群,像是常在大太陽下工作、又沒有做好眼睛防曬的人,還有經常得操作紅外線儀器,但卻忽略眼睛防護的族群,像是醫療從業人員等,都較容易提前患有白內障。


莊宗憲醫師指出,輕微白內障可點眼藥水並定期追蹤,但由於白內障是不可逆的疾病,因此,僅能延緩其惡化程度,並不能阻斷病程;嚴重白內障,則是透過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改善視力。過去的觀念是得等到水晶體熟透,才能進行置換手術;現在則是由醫師評估,當視力狀況影響患者日常作息時,就可實施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雖然傷口很小,不用縫合,但建議手術後2、3天避免提重物,1周內不要碰水,以降低感染風險。


如何選擇人工水晶體? 價格最貴並不等於最好


人工水晶體的材質分為硬式及軟式,傳統硬式水晶體在植入時需要切開約1公分左右的傷口,術後恢復期較長,因此都是等到水晶體很熟很硬才開刀,還得承受併發青光眼、虹彩炎或失明等風險,同時也增加手術的困難度。目前因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的成熟與普及,加上軟式水晶體折疊後體積小,因此,傷口很小僅0.2公分,恢復時間也很快,無須等到水晶體過熟才開刀。


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很多,健保給付的是非球面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單純取代眼睛的基本功能;民眾若有近視、散光或老花等視力困擾,也有雙焦點、三焦點或延焦段、全焦段等的水晶體可選擇。舉例來說,有近視又有老花的族群,就可以選用雙焦點或三焦點的水晶體,一次解決遠中近距離的視力;若是有夜間用眼需求的人,則可透過延焦段水晶體來減少眩光問題。莊宗憲醫師強調,人工水晶體並不是價格越貴越好,而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才能獲得最佳視力。


不讓白內障提早來報到 眼科醫師教你日常保養


莊宗憲醫師提醒,雖然每個人都逃不過白內障,但可以延緩發生時間,因此建議從小就要控制近視度數,避免成為高度近視一族;日常別忘做好眼睛防曬,外出可戴太陽眼鏡,降低暴露紫外線或紅外線;戒掉菸酒,降低水晶體硬化和白內障風險;適量吃些抗氧化食物,如:富含的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滿滿花青素的藍莓和草莓,以及能幫助抗氧化的腰果、核桃等;更要提醒自己少用手機、平板和電腦,另外,建議定期眼科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並治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醫歸納腦中風10大高風險因子 預防血栓從改善血循著手
▸肝癌僅次於肺癌 中醫抗癌提升免疫減輕化療不適拚生機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