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百業/坪林新生代製茶師突破傳統 打造文山包種茶新風貌
(記者陳志仁/專訪) 文山包種茶作為台灣的傳統名茶,製茶技藝經過多年的演變;尤其在現代化的影響下,出現了手工技藝與機械技術並用的趨勢;最新一集的《艾瑞克IN新聞》請來茶路林承志、講茶學院湯家鴻與坪林茶青白俊育對談。
圖/《艾瑞克IN新聞》邀請新北市坪林地區的年輕茶農白俊育,請他分享了自己與父親在世代交替過程中的經歷與感受。(艾瑞克IN新聞團隊攝)
手工與科技結合,應對市場需求變遷
隨著坪林地區勞動力減少,坪林當地年輕的製茶師,開始嘗試將機械化的技術融入製茶過程,以提升製程效率與茶葉品質;例如,熱風萎凋的技術已經廣泛應用,讓包種茶在多雨、潮濕的坪林山區,仍夠完成萎凋的程序,同時保持其獨特的花香和甘醇口感。
創新與傳承並重,探索茶葉發酵傳統風味
在包種茶的製程中,浪青和發酵的技術,對於茶葉香氣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白俊育強調,現代消費者對於茶香的偏好已發生變化,因此他們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也嘗試開發不同的發酵方法來呈現多樣化的風味,而包種茶農須通過浪青的次數與強度調整,改變茶葉的香型,
圖/坪林當地年輕的製茶師,開始嘗試將機械化的技術融入製茶過程,以提升製程效率與茶葉品質。(業者提供)
茶學院湯家鴻也表示,因應現代消費者的不同喜好,若將包種茶結合傳統的碳焙工藝,可增加茶香的層次感,更能重塑百年前外銷包種茶口感,讓消費者體驗到更豐富的味覺享受。
機械化與人工的交替,重新定義高品質茶葉
面對現今製茶工序中的人工短缺問題,白俊育和其他年輕製茶師已開始逐步採用機械化的手段,卻並未因此而犧牲茶葉的品質;以坪林的包種茶為例,雖然大多數使用機械化採收技術,茶葉依然保持其優質的香氣,這主要得益於白俊育等人對茶園的精細管理,例如定期修剪茶樹、適當施肥及病蟲害防治,確保每一片茶葉都能夠以均勻的品質進入製茶流程。
茶路林承志也補充,事實上台灣機械化的採茶葉,在現代科技挑梗分色的精製工藝後,無論從外觀或葉底,皆以逼近手採茶的標準,此皆有賴產地對於茶葉風味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
拓展多元化茶品,打破文山包種茶的傳統界限
除傳統的包種茶外,坪林地區的年輕製茶師們正嘗試開發其他茶類產品,以應對消費市場的多樣需求;從東方美人到蜜香紅茶,再到碳焙茶,他們通過不同的製茶方法來探索新風味,使坪林的茶產業不再局限於單一茶種。
這些的創新,不僅擴大了包種茶的市場覆蓋,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推動台灣的精品茶,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的優勢。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