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集團轉型 舵手何壽川認「醣經濟」成未來發展錨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紙業是幸運的!因為紙業本身就是綠色產業!」。11月底,受邀出席於台北萬豪酒店舉辦的亞洲十國漿紙產業永續發展會議的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談到漿紙業淨零議題時,大方分享其對漿紙業轉型與應用的觀點。

何壽川引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卡爾文(Melvin Calvin)的論點,闡述其積極提倡的「醣經濟」主張。該研究證明,光合作用過程中,每噸植物材料轉化為木纖維,能從空氣中吸收約一.六噸的二氧化碳。若能利用科技,將這些木纖維轉化成為材料,就能替代塑化,應用在日常食衣住行中。何壽川進一步表示,木質素汽電共生發電、沼氣發電、SRF汽電共生鍋爐都是目前紙業已普遍運用技術,永豐餘近年也更進一步開發農業剩餘物及民生排水成為生質能源,更有助減少碳排。

紙業材料取代塑化的第二個契機,則著眼於紙張表面的阻隔塗層。紙和塑膠結合的淋膜紙,具有隔絕力佳的特性,因此常用於隨處可見手搖飲、餐廳都使用外帶用的紙杯、餐盒中,但也伴隨回收困難的問題。永豐餘發展出紙張表面阻隔塗層的技術,可達到防水、阻油、阻氣和防菌效果的代塑產品,同時可以透過既有的回收系統進行回收。

對於未來各產業減碳淨零計畫的落實,何壽川則認為國內應該運用更全面的碳計量規範,才能真實反映產業內各項減碳技術的效益。「做的時候不只要考慮會產生多少二氧化碳,同時要考慮產品是否可以再循環,否則有循環跟沒循環的都混一起算,這樣不行啊!」何壽川以自身產業為例說明,如植物纖維製成的紙製品,本質就是生物碳(Biogenic Carbon)的碳儲存載體,隨著紙的不斷回收再利用,生物碳的儲存,就不斷延續。因此計算紙製品生物碳含量後,應再減去紙製品生產過程中因使用化石燃料而造成碳排放(Carbon Emission),才是完整的揭露方式。

何壽川領導的永豐餘學院,使永豐餘從高耗能的傳統紙業,一躍成為國內減碳淨零的領頭羊,未來更向環保永續的特殊材料科學產業邁進。然而如此顛覆的思維對何壽川而言並非首次發生,過往一手創辦元太科技,即曾掀起一場紙業革命。

「做銅版紙起家,從沒想過有天,我會用電子紙把自己殺光光。」,何壽川的話語,驗證了其跳脫傳統框架的創新思維,同時也是永豐餘不滿足既有成就,尋求新創突破的發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