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新政/學者看總統施政 站上第一線領導 肅貪建立民眾信任
賴清德總統上任滿100天,學者認為,短短3個月很難看出施政的成果,但從總統府成立3個委員會可看出賴總統站上第一線的領導風格,堅持民主與清廉的形象也贏得民眾的信任。不過,學者也建議必須妥善處理立法院朝野對立問題,拿出論述、試圖協商,若持續高度對峙,對席次居於劣勢的執政黨而言將更為不利。
今年1月13日總統大選的選舉結果讓我國第16任總統賴清德除了面對兩岸緊繃的情勢,還須應付立法院「朝小野大」的艱困挑戰。自520就職以來,除了發生中國進行環台軍演、在野黨於國會推動的職權行使法修法引發公民團體抗議、中國快艇闖入淡水河、「大進滿88號」漁船遭中國扣押、凱米颱風來襲、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貪等事件,考驗新執政團隊的應變及處理能力。
走過這3個月,經歷種種風波,而選舉時的各項政見正逐步轉化為政策,要在此時繳出第一張成績單,學者認為確實有些困難。
站上第一線領導 提升政策推動能量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便認為內閣目前還沒有完全上軌道,仍在摸索中;加上立法院造成的混亂,目前還很難評論。對於在總統府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及「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陳方隅則認為賴總統選擇站上第一線,展現出與前總統蔡英文不同的領導風格。陳方隅:『(原音) 這也是賴總統他其實展現出來跟之前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蔡英文總統的話,會是比較那種退居幕後,可是賴總統他是會比較就是做一個宣示,說他現在最主要想要做的這個內容跟這個議題是什麼,那這個3大委員會其實我覺得就算是一個蠻直接的示範。』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曾冠球也坦言,到目前為止,確實無法評論賴總統的表現,沒有太多爭議,但「沒有不好,卻也說不出特別好」。他指出,賴總統成立3個委員會,可看出他對這些議題的重視,並加強對相關政策的掌握度及行政部門推動上的一致性,提升推動的能量,但畢竟才剛開始運作,現在要驗收成果還言之過早,只能產生形象上的效果。
堅持價值、肅貪查弊獲民眾信任
對於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賴總統的滿意度、支持度均超過5成,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認為賴總統能從40%的得票率到超過50%的滿意度,顯見他打造的內閣團隊在提升政府正當性上確實收到效果,尤其這3個多月針對藍、白、綠採取可說是「無差別」式的打貪揭弊,讓選民感覺到新政府的大破大立。
曾冠球也認為檢調積極偵辦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涉貪案具有宣示的效果。他並指出,賴清德的領導風格就是堅持他認為對的事與價值,可說沒有妥協的餘地,短期可能會有些風波,或是在野黨有不同看法,但長期對他是加分,也讓民眾對他的信任高於對民進黨的信任。曾冠球:『(原音) 這些價值會讓民眾更認識他這個人,那他如果是一直以來就是始終如一的話,那這個會對領導人構成一種信任,那這個肯定是對他個人去有加分作用,這一塊是這樣,對民主的堅持啊、對清廉的堅持,這一塊是這樣。』
朝野對峙不利施政 立法院難題須解
不過,論及未來要在施政上有所表現,立法院在法案及預算上的支持尤其重要,而自520後,朝野高度對峙、爭議法案頻傳,讓這3個月只見烽火,若爭戰不歇,對於執政黨來說,更添新政推動的難度。
曾冠球認為要在這種情況下突圍,民進黨除了要減少犯錯、加強論述,訴諸公民的判斷,也必須有所策略。『(原音)我覺得應該是要再找一些大家比較有共識的,那這一塊可能是可以優先推動,簡單講就是這個東西是民生經濟的問題;但是某一些政策可能會牽涉到政治的角力,或者說涉及到一些派系或者是利益的糾葛,可能每一個政黨在這邊會有一些算計,那這一類的政策可能就要放在中間;那有一些是比較偏向意識形態這一塊,這個肯定就要保守。』
陳方隅則建議民進黨不能只想著對抗,畢竟席次不夠,除了人事案被卡關,數個政治部門可能無法運作,連最沒有問題的考試委員也出問題,下會期又將審查總預算,每件事都需要表決,其實對執政黨不利,民進黨必須思考一套具說服力的論述。陳方隅:『(原音)執政黨其實是需要拿一些東西去換,或者是需要去談判,或甚至是需要有人扮白臉,有白臉、也有黑臉,那可是目前看起來,我自己的觀察是民進黨在黨團、在立法院黨團裡面其實只有黑臉,那所有的場合,包括黨團協商也好、或者是任何的場合,都只有激動的對抗,那這些這樣子的吵架下去也不是辦法,因為目前也才過了幾個月而已,可是卻有這麼高度的對峙。』
陳方隅並指出,據他觀察,針對國會職權相關修法,公民社會反對的是藍、白濫權,而非完全站在民進黨這邊,民進黨必須了解這個局勢;加上面對立法院目前的情況,民眾對執政黨有更多期待,因此,必須以政策或立場的調整回應,否則也可能會遭到批判。
陳方隅也提醒目前各部會與民眾還是蠻有距離,執政黨必須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在內閣及委員會的組成上也要更落實性別平權。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百日新政/賴總統兩岸主張 學者肯定且獲民意過半支持
百日新政/溫和卓榮泰拼有感施政 朝小野大仍是變數
關懷總統教育獎得主 總統勉學生勿因一時失敗而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