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選連任總統後國情報告底氣足? 李登輝: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下)

記者周志豪/台北報導

歷經1996年全民直選方式連任總統後,前總統李登輝再4度至國民大會國情報告。但或許因權力來源不同,相較前3次報告,李對兩岸態度轉趨強硬,原宣示「中國必將統一」論調不復見,甚至直言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

於7月11日第4度至國民大會國情報告,李登輝首先肯定,正副總統直接民選後,實現國父孫中山「主權在民」建國理想,更為中華民族歷史揭開了輝煌新頁,使我國正式躋身民主國家之林。

至於兩岸關係,李登輝雖仍重申,如何結束兩岸同胞意識形態對立與觀念差距此一歷史悲劇,追求國家統一大業,是不曾懈怠的目標,但也批評中共扼殺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對李個人多次汙衊,傷害了兩岸和平關係進展。

李登輝當時也重申就職演說中稱「願訪問中國大陸,從事和平之旅」說法,相信用心和誠意一定能獲兩岸同胞支持,盼中共當局擺脫舊思想窠臼,勇敢面對歷史現實,展現互動誠意,共同為未來的和平統一開創新局。

李登輝還澄清,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社會組織,可為統一大業提供更有利外在環境,對雙方互信培養具正面意義,絕非中共當局所說的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

1997年7月21日李登輝第5度到國民黨會國情報告,對兩岸分治立場更趨強烈,除重提前一年首度總統直選期間,中共在台灣海峽實施飛彈演習,極力打壓「我國」外交活動,認為兩岸關係應「戒急用忍,行穩致遠」。

李登輝重申,1996年底國家發展會議中「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共識明確定位兩岸關係,符合兩岸分治政治現實,也與「國統綱領」揭示的民主統一目標契合。此後兩岸能否良性互動,端賴中共務實面對「一個分治中國」現實。

李登輝也再澄清,中共將我們一切制度改革和拓展國際活動空間努力,都誣指為「台獨」或製造「兩個中國」,這種成見無助兩岸交流進程,無益兩岸人民和平福祉;中華民國存在已86年,沒有需要,也沒有必要再尋求「獨立」。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立院朝野就環島高鐵、花東快特別條例草案激烈攻防,但李登輝在該次國情報告已提到正加速推動全島高快速公路網、環島及高速鐵路。另外,報告中也解釋推動「心靈改革」原因,也推崇當年憲改成果。

1998年7月27日李登輝第6度國情報告,再淡化統一概念,稱「建立和平安定、互利互惠的兩岸關係,是中華民國政府一貫的政策」,並再批大陸威嚇與施壓,認為兩岸能漸趨和緩,完全是我們顧全長遠發展、堅持誠信原則。

李登輝甚至更具體直言,「中華民國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不容否定」,堅拒中共所推銷的「一國兩制」;我們繼續拓展國際活動空間努力不受干擾,推動兩岸良性交流,積極尋求恢復溝通、對話的政策方向也不受任何影響。

但李登輝仍重申,大陸如能繼經濟發展後,全力推動政治改革與社會開放,兩岸即可能在制度上逐步接近,從而締造國家統一的必要條件。

而總統府表示,在該次國情報告後,李登輝當天也聽取國大代表們所提國是建言,並分別就兩岸關係、務實外交,特別是「戒急用忍、行穩致遠」的意義及作法,做「綜合答覆」,並批中共陷於「冷戰」、「中國內戰」思維。

李登輝卸任前的1999年6月21日第7度至國民大會國情報告,表示一貫堅持在確保國家安全與人民尊嚴下,本諸分治現實前提,理性、和平、對等、互惠推展兩岸交流、合作與協商,建立自由、民主、均富價值共識,為國家未來統一創造有利條件。

李登輝也提到,1998年10月終促成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率團訪問大陸,達成加強對話、促進交流等數項共識,使中斷3年的兩岸制度化溝通管道恢復運作,重現契機,並已邀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訪台,有助兩岸良性互動。

李登輝說,兩岸問題的本質在制度差異,我們關切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定,更關切大陸人民的民生福祉;我們在台灣逐步推動政治民主,同時又能長期維持社會安定與經濟發展的經驗,應可提供大陸借鏡,協助大陸和平轉型。

相信這不但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與民主化的國際潮流一致。我們希望大陸領導人能充分了解台灣現況和民眾想法,以逐步減少誤解,增加互信,開啟兩岸和平競爭的新時代。

更多太報報導
7度國情報告 李登輝曾喊:中國必將統一、台灣與大陸是中國不可分割領土(上)
陳水扁2005年擬到立院國情報告軍購案遭擋 賴清德曾批國、親杯葛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