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才不會埋頭苦幹!賈伯斯如何用更少的力氣,做最關鍵的事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史上最傑出藝術家和創業家都熟諳十倍思維與二倍思維的差異。或許你正思考:從未達到十倍成長的人該如何辦到?

大多數人只求多得到一些,例如:獲得一次升遷、多賺點錢、創下個人的新紀錄。這是二倍力思維,根本上意味著只是持續或維繫行之有效的事、被過往的可行做法左右現在正在做的事和做事方法。二倍力思維是線性的,也就是說,力圖藉由加倍努力來產生雙倍成果。你只要更勤快、做更多先前卓有成效的事。

追求二倍力只會使你感到筋疲力盡和索然無味。為了少許的進展而竭心盡力、埋頭苦幹,是極難辦到的事。相較之下,企求十倍成長雖看似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卻能迫使你超脫既有心態和改變現行做法。馬不停蹄地努力無從促成十倍成長,同樣,勤勤懇懇和採用線性思維也無助於獲致十倍成長。

用更「少」的力,取得更「多」的成長

十倍成長思維的關鍵不在於更多,而在於更少。米開朗基羅對此道理知之甚稔。當教宗垂詢其藝術天賦、尤其想知道大衛像創作的奧祕時,米開朗基羅闡釋說:「訣竅很單純。我只是移除了一切不屬於大衛的部分。」十倍成長思維著重於把專注之事簡化為根本的核心要務,並且摒除其他的一切。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極度簡化能力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而極度簡化是創新的精髓所在。設計 iPod 時,他排除人們在音樂消費上不感興趣的所有層面,提供給用戶十倍優質且十倍易用的聆賞體驗。

當你只想聽某一首歌時,不必去唱片行花12到15美元購買整張專輯,而是可以便利地從線上商店買到想聽的歌,並且輕易地用口袋大小的隨身裝置,聆聽這些儲放在便於存取平台上的心愛音樂。你無須再從數百張包含八成以上無感歌曲的CD唱片中,辛苦找出想聽的歌。

十倍成長思維的關鍵正是更少而非更多,而且至關重要的是質而非量。米開朗基羅成為傳奇藝術家的關鍵不在於作品多寡,而在於深不可測的創作品質。他一再達成十倍成長,其技藝和藝術表現從而臻至出神入化的境界。當然,他非常努力。事實上,他勤奮到令人難以置信。然而,很多人也如此勤懇卻徒勞無功,或是付出了很多,最終成果卻微不足道。

重「質」不重「量」,化不可能為可能

十倍成長思維能助你實現全然的創新和升級,使你的素質與初始時有霄壤之別。十倍成長就如同從爬行進化到步行;從看不懂英文字母進步到學會閱讀;從笨拙羞澀的人發展成無畏且高情商的領導者。十倍成長相當於從馬車演進到汽車,雖然它們都屬交通工具,卻不可混為一談。在十倍成長的過程中,將發生非線性的改變。這是遠勝於「量變」的徹底「質變」。而且這種轉化是在實現看似不可能的、理想的未來願景過程裡生成,帶領你另闢蹊徑、朝著非線性的方向和道路前進。

二倍成長思維則聚焦於「量」。你只是更努力延續先前可行的作為,然後獲取多一些成果。這是線性且不具創意的方法。你只是加倍賣力,而沒有借助更高的智慧,善用槓桿借力使力。最根本的質變源自內在的「遠見」和「身分認同」。當願景與認同改變,你的一切作為都將隨之變動。你把內在的、情感的演進,外化成為完善的個人特質和優越的成果。十倍成長思維構成你評量一切作為的認知過濾器。你的所有努力不是獲致十倍成長,就是僅能達到二倍成長。

關鍵在於過程,而不是特定結果

十倍成長思維是一項發展潛能。我們卓有成效地發揮十倍成長思維以求:

• 顯著地擴展遠見和提升各項品質;
• 簡化策略與集中焦點;
• 識別和排除非必要事物;
• 在獨特領域培養登峰造極的能力;
• 領導熱中於我們的願景的人們,並對他們授權賦能。

十倍成長思維是徹底改造自我和人生的方法。每當你致力於十倍成長,你將踏上一段旅程。在旅程中,你將如同剝去洋蔥的層層外皮那樣,逐漸展露自我的本質。隨著剝除層層表象,你逐步放下私心、日漸轉化,最終呈現出最真實的自我。

十倍成長思維和自我轉化將賦予你自由。自由有兩個等級,一個是表象層次的自由,另一是更高層級的自由。表象層次的自由是外顯的,而且更易於衡量,例如:免於無知、貧困和奴役的自由。而更高層級的自由則是內在的、品質層面的且更為豐足的,例如:全盤掌控自己人生的自由。

我們必須決心投入和具備勇氣才能擁有更高等級的自由。我們自主選擇各項標準並據此過自己的人生,而不去顧慮連帶的風險或代價。別人無法給予你更高等級的自由。這種自由純粹是內在的,它使我們有意識地選擇關鍵要務。我們可能擁有想像得到的一切外在自由,卻依然沒有真正的自由。

現在,徹底改變你的生活吧!

我們應以十倍成長思維做為手段,而自由就是我們的目的。在謀求十倍成長思維的過程,你有意識地選擇特定等級或特質的人生,不論那是多麼與眾不同,或者顯得難如登天。你依據自己的抉擇過生活,並且全心全意致力於徹底改造自己和周遭世界。

本文摘自《10倍成長思維:成功者獲得時間、財富、人際圈、目標自由的高效成長法則》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少做事」反而更容易成功!《原子習慣》作者用這3招,花2成力實現目標

問對問題,人際加分、事也成了!一關鍵輕鬆提升「溝通效能」

你可以選擇不看老闆臉色!哈佛商學院公開「打造多元職涯」4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