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毒素檢測 抽104件-3件含毒 台南市16件都合格

經檢驗含有真菌毒素的花生粉其中之一的包裝外觀。(食藥署提供)
經檢驗含有真菌毒素的花生粉其中之一的包裝外觀。(食藥署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9日公布去年第4季市售商品真菌毒素檢驗結果,經抽驗104件商品中,共有3件花生製品被檢出含有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另有2件產品標示不符規定,衛生部提醒民眾,誤食黃麴毒素可能導致肝癌,赭麴毒素對腎臟具有毒性,民眾應注意勿食用發霉的食品。

食藥署指出,去年10到12月共抽驗市售食品104件檢測是否含有真菌毒素,包括麥類3件、薏仁與藜麥等穀類17件、花生製品51件、紅麴製品9件、咖啡類3件、嬰幼兒食品1件、與其他食品20件。其中,台南市被抽驗的包括花生醬、薏仁、薑黃、咖哩粉、燕麥片等共16件食品,經檢測全數合格。

食藥署指出,經查有3件食品被驗出含有有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分別是全國食材廣場園大有店販售之無糖純花生粉,被驗出含有赭麴毒素A;桃園復興路之做點心過生活食品原料行販售之花生粉,亦被驗出含有赭麴毒素A;雲林西螺吉順吉商行販售由今日食油行供應之花生粉,則含有黃麴毒素B1,3家業者已依食安法各被處3萬元罰款。

另外,發現花蓮相正企業之花生粉,與彰化里仁事業販售之蓮子各1件,查有產品標示不符規定及標示不實情況,已由地方衛生局分依食安分別處以3萬元與4萬元罰款。

衛福部指出,黃麴毒素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受黃麴毒素汙染者最常見的是花生與其製品,而保鮮不良的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等也都可能孳生黃麴,長期食用黃麴毒素會導致肝細胞突變引發肝癌,尤其會使B型、C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罹癌的風險增高。

赭麴毒素A則具腎臟毒性,且於實驗動物已證實赭麴毒素A亦具有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組織已將赭麴毒素A列為2B類之可能致癌物質。

衛福部表示,民眾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打開後,應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在低溫、乾燥處,並在有效期限內食用完畢。

衛福部請民眾切記,食品發霉後應全部丟棄,不要因為可惜食物,還是把沒發霉的部份吃掉,雖然外觀一切正常但其實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了,若誤食輕者惡心、嘔吐,重者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看更多相關新聞
高雄男子疑似吃即期牛排拉肚子急診 衛生局前往超市稽查
新北檢驗年節食品 紅小辣椒等5件不合格、已回收
韓國「鮮葡萄」1.7萬公斤「農藥殘留」!日本米重金屬超標 全數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公布百件食品菌毒素抽驗結果!里仁蓮子標示不實遭罰
北市抽驗年貨食品 花椒竹笙白木耳檢出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