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中醫師覺宗宏遊日突「心臟病猝逝」! 醫示警:過半數發作前沒症狀

中醫師覺宗宏21日與家人在日本旅遊途中,因突發性心臟病症離世。有醫師表示,超過一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幾乎完全沒症狀,一旦發生,可能會當場、或幾小時內離開人間。

<strong>覺宗宏醫師驚傳猝逝。(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日記)</strong>
覺宗宏醫師驚傳猝逝。(圖/翻攝自YouTube健康日記)

覺世中醫診所27日在臉書發文證實,覺宗宏醫師6/21(五)與家人前往日本旅遊途中,因突發性心臟病症離世。對此,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先前表示,男性心肌梗塞多好發在50-60歲,不過近幾年開始,也陸續出現30-40歲就罹患心臟疾病的患者,其原因可能與台灣人生活習慣有關,因為台灣年輕人抽菸比例高,加上常常熬夜喝酒、工作壓力大、三高等等,容易導致心臟疾病發生。

林謂文進一步指出,心肌梗塞前兆最常見的特徵包括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或心悸等,這些徵兆較為典型,而有些比較不典型的徵兆,例如頭痛、頭暈、心律不整,甚至冒冷汗、背痛、肚子痛、肩頸痠痛等,也都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患者容易因為誤診而錯失治療時機。

<strong>心肌梗塞前兆最常見的特徵包括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或心悸。(示意圖/photoAC)</strong>
心肌梗塞前兆最常見的特徵包括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或心悸。(示意圖/photoAC)

另外,根據《ETtoady新聞網》報導,心臟科醫師劉中平曾說到,根據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完全沒有症狀,一旦發生,可能會當場、或幾小時內離開人間,而心臟若有不適,大家都會盡早就醫,但心肌梗塞之所以沒有感覺,是因為心臟的冠狀動脈產生突發的血栓阻塞血管,造成緊急心臟缺氧,導致心臟功能不良甚至休克。

劉中平說,研究發現心臟的冠狀動脈若超過50%的血管內壁病變,就會有突發性阻塞的危險。他表示,因為心臟本身的耐受性,冠狀動脈的血管狹窄超過內徑的70%才會導致血流不夠,引發心臟胸悶不舒服,也就是說,血管的狹窄超過50%就可能引發突發的心肌梗塞,但必須到70%才能自我察覺心臟血流不足。

<strong>研究發現心臟的冠狀動脈若超過50%的血管內壁病變,就會有突發性阻塞的危險。(示意圖/photoAC)</strong>
研究發現心臟的冠狀動脈若超過50%的血管內壁病變,就會有突發性阻塞的危險。(示意圖/photoAC)

劉中平提醒,如此一來,平常確實會難以知道心臟有沒有危險性,健康檢查就是為了在危險發作前找出病灶,及早治療。 別等到心臟痛起來才開始治療,往往會來不及,導致憾事不斷發生。

延伸閱讀
影/整輛車的人都可疑!板橋5人遭攔查 其中一女竟是通緝犯車裡還有槍
「2024桃園蓮花季」絕美綻放! 夏日盛會與你幸福相蓮
月球正面與背面土壤大不同!《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親自解密